1.3新生代农民工在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有所上升
调查问卷显示,有近7成的农民工从事的是制造业和第三产业,根据国务院政策研究室2006年《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的数据显示,2004年农民工在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比重分别是33.3%和21.7%,而国家统计局2009年的数据显示,农民工在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比重为39.1%和25.5%[3],这些数据都说明新生代农民工在个人素质与就业意识上相对于老一辈农民工有了很大改变。
1.4期盼能融入城市
新生代农民工通过第一代农民工带回去的信息,对城市充满了向往,甚至有些“80后”本身就是跟着打工的父母在城市上学的,他们的思维方式以城市为坐标,对农村完全陌生。从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上看,他们完全离开了农村,成为与父辈相区别的城里人。但在另一方面,与城市的同龄孩子相比,他们学业不精,缺乏高等教育机会,很多人初中毕业就开始打工。他们和城市孩子一样被娇惯,没有父辈的吃苦忍耐精神,看不上低收入的体力活,又没有机会找到高收入工作。新一代农民工中有许多都是携家带口进城务工,这与老一代农民工“单打独斗”的状况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由此带来的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也日益突出。新一代农民工高度渴望子女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但实际上困难重重。我国教育体制是“分级办学,属地管理”,这使没有城市户口的农民工子女难以享受和城里孩子同等的教育条件。
调查中发现:“ 不做乡下人,成为城里人”这一点得到了新生代农民工的集体认同,很多人说:“我们的父辈打工主要就是为了赚钱回家,而我们则期盼在城市里安家。’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特性变化以及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等因素决定着他们不可能像父辈一样返乡务农,他们基本上没有务农的经历,很多是从学校毕业后就直接外出的,甚至连基本的农业常识都缺乏;从动机上看,他们基本上不是基于“生存理性”外出,而是更多地将流动视为改变生活方式和寻求更好发展的契机。在这一价值观的指引下,不做城市的“过客”而要努力融入城市的愿望便格外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