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本是凝结在人体之中,投入到生产中的知识、技术、能力、健康和努力程度等因素的价值总和,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思想观念、技术水平、知识、工作能力、熟练程度和健康状况等。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现代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人的质量,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比物质资本大,而且特殊的知识和专业化的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因为知识不同于普通商品,它不具有完全排他性,即具有“溢出效应”。教育支出形成的教育资本是人力资本的主要部分。教育资本可以增加受教育者未来预期收入,缩小人们的差距,合理安排支出,增加劳动者职业选择和流动的适应能力,并通过分析“教育-劳动生产率-工资”的关系,证实教育的经济价值。他们论证了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工资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并运用回归分析方法证实了教育与工资是正相关关系,从而论证了“教育-劳动生产率-工资”的连锁关系,教育对提高生产率,增加个人收入的作用。通过教育与工资关系的实证研究,他们还进一步说明,工资差别反映了教育水平的差别。发展教育,缩小国民教育水平的差别,进而可以缩小人们收入的差别,促进社会公平。[4]25-26
人是劳动力资源,通过投资开发形成人力资本才是开发的基本途径。著名人力资源之父舒尔茨认为:[5]12-13
1、用于教育的支出,包括正规的学校教育和各种在职培训。
2、用于医疗保健的支出。这样的支出可以减少劳动者的疾病,延长寿命, 提 高劳动者的身体素质,增强其工作能力。
3、用于国内劳动力流动的支出。这样的支出有利于合理有效地配置劳动力,提高其使用效益。
4、用于移民入境的支出。这样的支出往往是节省了入境国的教育投资,增加了入境国的人力资本。
由于中国目前农村居民思想观念相对落后、文化教育水平整体不高、身体素质整体欠佳,因而农村人力资源偏低,这已成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偏低的现实国情决定了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必须以政府为主导,加快推进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以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镇化进程和社会公正目标的实现,这就是从人力资源理论中给我们的启示。[6]27-28
1.3 农村人力资本开发理论
人力资源开发理论最早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它是以人力资本理论为依据的。随着西方人力管理思想的出现、行为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人力资本理论的形成,人力资源开发这一概念逐渐为人们所接受。一般来说,人力资源开发就是指通过各种切实有效的手段进行人力资本投资,调节劳动力资源的数量供给,提高劳动力资源的质量,改善劳动力资源的结构,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完善劳动力资源的组织和管理,充分挖掘劳动者的潜能,以推动社会经济的高效优质发展。人力资源开发的重点是提高人的能力,核心是开发人的潜能。可以说人力资源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它贯穿于人力资源发展过程的始终。[7]2-3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就是指在对全体农村人口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以农民为主体的不同农村人口类群中的质量(知识和技能等)差别,同时,利用培训和教育等多种渠道,有效地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充分利用和发掘农村人口的生产力,努力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促进农村社会经济高效优质发展。[8]9-10早在20世纪50年代,舒尔茨用人力资本理论对传统农业和传统农民的偏见提出了挑战,对传统农业停滞落后的原因的传统解说提出质疑。他指出农业科技和农民教育是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两大方面,人力资本理论是改造传统农业的关键。当然,现阶段实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农村劳动者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意义已超出了改造传统农业为现代农业的功能,它将在产业结构调整及其相应的就业机构调整中发挥作用。人力资本理论和人力资源开发理论的发展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理论的发展过程。[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