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事前已经有预兆,政府采取漠视放任态度
据相关网络媒体报道,在启东事件发生之前,就已经有部分民众在启东市政府门前静坐,要求得到市政府的合理解释。但是由于当时人数较少,市政府并没有对此十分在意,转而采取冷漠视之的态度。政府的冷漠对民众的心灵造成了一定的伤害,因此在后来的启东事件中,市民情绪激昂,甚至出现非理性心理,可以说是启东事件爆发的潜在导火索。
5.采取政府内决策,决定实施缺乏民意听证
启东事件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南通市政府下令将日本王子造纸排污管道铺设在启东并从启东将造纸的污水排入大海。启东市民认为造纸污水会严重影响到当地生态环境甚至是子孙后代的延续,所以加以反对。而且,当时还存在着一个十分令人难以接受的事实,那就是“企业在南通,排污在启东”,这对于启东人们来说是十分不能接受的。因此当这项政策出来的时候,便群声而起。南通市政府在进行这项决策的时候并没有经过专家评审或者实地调研等程序,只是政府内部直接做出的决策,因此缺乏一定的可行性。所以,在缺乏民意听证的情况下,爆发了这一群体性事件。
(三)启东事件中地方政府政治决策的启示
1.经验
(1)理性决策,以求稳控事态发展
启东事件发生的时候,闹事群众情绪及其不稳定,打砸闹事等暴力事件频发。启东市委孙建华和市长徐峰被施以羞辱性对待方式的时候仍然能够理性待之,没有下令强行执法,这是地方政府决策者理性的表现。同时,这样积极求稳的决策对解决群体性事件也是大有裨益的。市政府命令武警官兵维持秩序,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事件中民众的安全。相比同时期发生的四川什邡事件,政府的理性政治决策体现了民主性的要求,也着实对事态的控制产生了积极的帮助。文献综述
(2)及时回应,用诚意回应涉事群众
南通市政府授权发布的公告以及市长的公开告市民书,在时间上均体现了即时性。这在一定方面也能够体现出地方政府的诚意,在市长的告市民书中,市长承诺暂停王子造纸排污项目的实施,后南通市政府方面又发出永久性取消这一项目的决定。这样的回应,使得民众的心情得以渐渐平复,民众在得到这样的回应之后便开始散去,事件逐渐得以平息。因为民众看到了比较民主的回应,而政府也是选择了顺应民意而做出这样的决定,因此诚意民主是政府与民众之间和平交流的一大前提,政府官方的这一做法也确实值得借鉴。
(3)讲究策略,缩小负面影响
当然,在此次整个事件的过程中,启东市政府对不同时间段的不同事态发展状况采取了不同的回应。上午时分,事态发展相对而言比较紧急且混乱无序,因此政府决定以维持秩序为主,避免正面冲突。但在下午时分,当事件得以有效缓解的时候,政府开始封锁道路,甚至强行屏蔽网络社交平台。在事件发生现场,地方政府避免了与群众的直面冲突,因而极大地减小了事件的损失。同时,网络社交是一个无限大的传播平台,如不对其进行控制屏蔽,此事件的舆论将会无限传播,这对事件后期处理与负面影响的消除是极其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