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浸润着绿、红、白三种色泽,绿色滩涂湿地文化,作为一个红色的老区,因铁军精神而闻名,白色海盐文化,以盐命名,有着广阔的水域、平坦的滩涂、纵横交织的沟渎,是进行海盐生产得天独厚的地区。
在旅游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如何吸引旅游者的目光发展旅游业,其最根本的就是要挖掘本地特有文化,发展特色文化旅游。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旅游活动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惯常的生活方式,且旅游者的需求日趋复杂多样。不仅要求旅游产品丰富多样化,而且还希望享受周到完善的优质服务;不仅要满足生理的、物质层面的需求,而且还希望得到心理的、精神层面上的满足。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盐城的旅游业发展,提升旅游市场竞争力,盐城市应该在现有的海盐文化旅游活动的基础上,将体验这一元素更好地融合进去,进而开发盐城市海盐文化体验旅游。
2 海盐文化旅游发展
2。1 海盐文化的定义
我国古代最早在洪荒时代发现和利用自然盐,与动物对盐水的舐饮一样,出自一种生理本能。流传下来的“牛舐地出盐”、“白鹿饮泉”、“羝羊舐土”的记录,都可以说明这一点。汉代文字学家许慎称:“天生曰卤,人生曰盐。”古代称自然盐为卤,经过加工的称为盐。卤是自然的,“盐”是后天的,是随着“煮海为盐”的发明出现的。
“盐”字的出现是盐文化的开始,也是海盐文化的直接创造。东楚有海盐之饶,一个饶字足以表现盐城的产盐量之多。2001年8月31日,盐城市委张久汉在中国盐城市第四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初次提出“海盐文化”的命题。海盐文化是在海盐的发明、生产、利用、管理过程中体现出的中华名族的智慧与创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作为盐文化的发端和重要基础,影响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进步,在人的生产、生活、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创造出属于中华名族的物质、精神财富;另一方面,作为特定地域文明开发、历史发展的主导文化、与其他地方历史文化发展融为一体,成为其地域文化代表。论文网
2。2 盐城海盐文化资源
充分地了解本地特色文化,探索文化资源,便于之后顺利合理地运用到旅游领域,盐城的绿色滩涂湿地文化和红色文化都已经在开展旅游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盐城海盐文化资源具体可以从两个方面了解,即物质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海盐物质文化资源主要有海盐的生产工具、生产场地、建筑、运销码头等;非物质文化资源主要为制盐技术、盐民俗活动。从生产工具到制盐的技术都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纵然在当今社会,也具备考古、审美及旅游开发价值。
据统计,目前从盐城地区考古挖掘出的与盐有关的遗迹、文物数量已达到860以上,还有体现其文化的非物质遗产1200余种。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古碑刻、盐政管理官署建筑等以及盐城沿海的乡镇地名凡是带有堰、荡、冈、仓、盘、圩、滩、垛等字的都是与盐文化相关的,是代表盐城海盐文化最为鲜活的符号。表1整理了目前与海盐文化相关的历史遗存,分别从盐名、盐史、盐业、盐俗角度出发。
表1:海盐文化历史遗存
海盐文化遗存类别 海盐文化历史遗存
盐名 场、灶、团、总、仓、界、碑
盐史 古遗址 八卦滩遗址、汉盐渎县故城遗址、唐盐城监遗址、宋西溪盐仓监遗址、宋范公堤遗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