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相对危机前的预警更注重对危机的回应以及危机后的补救,对危机可能发生的预测不够重视,无法有效预测、规避危机,常常等到公共危机发生后才引起管理主体的重视。虽然管理主体积极对危机做出回应,调动相关部门进行补救,但这时损失和伤害已经造成了,所能做的只是尽力减少危机带来的损失。就像暴雨降临后,许多城市的街道、房屋等都被淹了,管理主体针对这一危机,只是通过解救被困人员、疏通一些排水系统等补救措施来缓解危机,而没有在平时就注重排水系统的维护和升级。我们既要重视城市面貌即“面子”的建设,更要注重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即“里子”的完善,避免城市被淹危机;在暴雨来临之前就提前转移可能面临危险的人员,转移危机可能对人员造成的伤害。

2.我国的公共危机管理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当危机发生后,一般是由国务院牵头成立临时领导小组,而缺少专门性的常设公共危机管理机构。“虽然公共危机发生后,国务院会第一时间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且权威性较高,但毕竟是临时的,专业性和综合性不足。”[①钟开斌。回顾与前瞻:中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J]。政治学研究,2009(1)。]①同时也会带来其他管理主体参与不足的问题,处理危机的效率不高。危机不只是对政府管理能力的考查,更是对整个社会的考验。因此要解决危机,我们不仅要凭借政府的力量,还需要积极发挥整个社会的力量,形成由政府、企业、各个团体、公民等共同参与的多元共治模式。来,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QQ752018766-

3.我国公共危机管理过程中的信息畅通度不高,信息传递滞后。各公共危机管理主体细化的专业分工,造成各部门的孤立,信息沟通不畅,“信息孤岛”现象。有时对危机信息的谎报、漏报、各种信息相互冲突,下面的情况不能及时准确地上达, 不利于及时给出正确决策, 错过处理危机的最好时机。

可见我国的公共危机管理模式是一种被动反应式的管理。虽然能够在危机发生后及时处理、妥善应对,有效减少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是因为管理主体的参与不足、信息的不畅通、专业技术的落后等不能对危机进行预测和规避。

上一篇:城镇化视野下农村拆迁补偿机制研究
下一篇:淮安市物流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旅游目的地的危机管理探...

湘西旅游景区焦点事件的...

游客感知视角下的旅游公...

区域视阈下旅游公共信息...

亚旅游目的地城市旅游公...

三亚市滨海旅游地危机预...

浅析旅游景区危机管理【1859字】

新課改下小學语文洧效阅...

LiMn1-xFexPO4正极材料合成及充放电性能研究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

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研究进展【7972字】

网络语言“XX体”研究

麦秸秆还田和沼液灌溉对...

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ASP.net+sqlserver企业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安康汉江网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