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乡“政策攀比”严重,流动人口的管理问题突出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的发展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的流入,城乡之间出现大规模、长时间的人口迁徙。一方面,人口的流入为城市带来了廉价的人力资源,促进了城市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随着由于人口的迅速流入,给城市的治理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流动人口的治理已经成为社会治安、社会建设的突出问题,也是社会综合治理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一些城市流动人口登记不及时,管理手段落后、信息滞后、管理不到位等现象较为严重,采用“人盯人,人控人”的静态战术,而流动人口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动态”。在当前社会,对人口流动的网络化管理不佳,部门之间的协作能力较差,呈现出权责分散、条块分割等弊端。流动人口管理还没真正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流动人口组织管理体系,人口流出地与流入地还无法实现信息共享。
同时城市治理政策在地区、人口之间缺乏一致性、连续性、稳定性,并且不公平的政策福利也会引发“政策攀比”的现象,居民的利益分配无法达到公平,长期下来使得矛盾更加突出。而公共政策的出台不能迅速适应城市的实际情况,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使城市治理陷入两难境地。在城市化进程中,大批涌入城市的农民受到户籍的限制,只能暂居城市某个角落,难以真正融入城市生活,加上公共部门无法及时向他们提供相应的人口流动的公共服务,无法满足他们在医疗、教育、就业、养老、住房等问题上的需求。同时他们集聚在城乡结合部和城中村,社会防范机制不健全,治安问题十分突出,社会秩序较为混乱,犯罪活动时有发生。
(二)公共服务缺少社会力量参与和市场化
当前我国社会公品的提倡和服务大部分仍由政府垄断,大部分民间资本很难进入。并且居民需求大,政府难以全部满足并且承受着巨大的财政压力,尤其是在教育、医疗、养老保险等方面,时有矛盾发生。例如2016年延迟退休方案一提出,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很多人纷纷表示不适应,不赞成。在养老方面,政府应加强制度监督,防止养老金被掏空,并且适当引进民间资本,在发挥宏观调控的同时也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
在经济发展中,我国更注重推动经济发展的城镇建设,而忽视提供公品与服务的基础设施,公共资源供给不足,在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张力。同时公共服务还有“贵族化”的趋势,例如学区房的抢购,折射出我国公共资源分配不均,优质的公共资源掌握在少部分人手里。在社区中,政府一手包办社区公共事务,居民很难实现自我管理,缺乏社会力量参与,不仅削弱了社区的凝聚力、自治力和公共责任心,而且造成庞大臃肿的机构,增加了财政负担。
(三)城市功能与结构不相匹配,大城市“城市病”问题突出来~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QQ752018766-
由于我国对于一些城市给予政策倾斜,导致大部分资源积聚于这些城市,而影响周边城市的发展。而我国县级城镇资源短缺,经济发展滞后,城市化进程缓慢,农民不能在当地实现城市化,增加了城市化成本,导致大量人口外流大城市。一个城市所承载的人口必须与自身的资源相适应,否则容易出现“城市病”。而大量人口的进入导致大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严重,人口承载压力大,不能发挥城市应有的功能,“城市病”问题突出,不利于城市治理和可持续发展。并且城市基础设施不能承受巨大的人口压力,往往不能满足当地居民的是需求,降低居民的生活品质。在经济发展中,规划落后与建设,导致城市功能混乱,不利于调整城市空间和人口布局,产业协调发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