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相关研究状况及综述
在国外,自助旅游起源于十七、十八世纪欧洲的“大旅行”,当时在英国掀起了一波贵族子弟完成学业后前往欧洲旅游的热潮,其旅行的主要目的是学习所到之处的文化礼仪,磨炼意志,增长见闻,更借机与各国贵族阶层交流感情。作者理查德·拉塞尔斯在其书《意大利之旅》中首次将其称为“Grand Tour”。而后,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西方社会又出现了“背包旅游”,随后又衍生出“自驾车旅游”,目前这两种方式也是自助游最常见的旅游方式。伴随着自助旅游方式的发展,自助旅游的研究开始兴起,以色列旅游社会学家Cohen最早从旅行者与旅游机构联系程度的角度将自助旅游划分为两类,即制度化旅游和非制度化旅游。在后来的四十多年中,国外学者又从多个方面研究了自助旅游,具体主要集中在自助旅游者的行为和文化、自助旅游动机、青年自助旅游者和自助旅游对于当地经济影响和发展等领域[6] 。中国自助旅游的雏形源于中国古代的旅行活动,如张骞出使西域,司马迁遍历九州,僧侣的云游等等,它们都属于自助旅游的范畴。虽然实践较早,但是国内对于自助游的理论研究较晚,相关研究著作主要集中在近20年。目前已有的学术文献涉及自助旅游的多个方面,从研究方向来看,主要可以划分为三个方面:
(1)自助旅游者行为模式的研究。邱艳庭(2007)选择上海作为出发地,通过比较自助游消费者在三亚、青岛、丽江、厦门、桂林这几个比较成熟的目的地的消费行为总结出自助游消费行为特点,并据此提出自助旅游产品设计需处理好三大关系。张建军(2009)运用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和方差分析探讨了自助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和消费行为特征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徐军(2012)以问卷调查和面对面深度访谈的方法归纳剖析了上海市自助旅游者的决策行为特征、空间行为特征和安全行为特征。罗慈慧(2013)以大学生自助旅游市场作为细分市场,使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分析了海峡两岸大学生自助旅游行为特征的相似点和差异点并进一步探讨了其影响因素。张婷(2014)以女性为视角,分析阐释了由于性别差异女性出于安全需求而异于男性的自助游消费行为。
(2)自助旅游及其产品开发的研究。陈俊鸿(1995)论述了风景名胜区自助旅游开发的必要性以及其产品开发的五大设计原则和相关设计方法。陈俊鸿、宋军、王会斌(1998)对比了几大旅游城市对散客旅游者提供的服务模式,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城市自助旅游开发的途径。张华明(2007)分析了自助旅行者的个性化需求,佐以阳朔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提出了自助旅游产品体验个性化的设计方法。张昊(2007)利用两个消费者行为模型分析国内自助游消费者的决策过程和行为特点,据此展开论述自由行产品开发设计的过程。李丽(2008)从旅游供应者和旅游需求者两方面出发,运用供需平衡的经济学理论对旅行社进入自助旅游市场并开发相应的自助游产品提出相应的对策。
(3)自助旅游发展现状、发展障碍和发展对策的研究。陈立平(2002)阐述了近年自助旅游在国内的基本状况,发展面临的困难与障碍并提出了自助旅游未来的三大趋势。许峰(2006)探讨了在 “大众旅游”向“新旅游”转变这一背景下,国内自助旅游有关转型这一方面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应加强的管理措施。李洪涛(2008)分析了自助旅游产生的原因,阐释了我国自助旅游的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困难并提出解决的对策和发展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