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太湖流域水系包括东苕溪、西苕溪、合溪 、京杭大运河 4个水系。苕溪水系源于浙江天目山北麓,是水系中唯一代表山区性质的河流,苕溪水系经由安吉,湖州,在小梅口、大钱口等沿湖溇港入湖,其水系总面积为太湖水系中最大,其中西苕溪西接安徽,又称龙溪港,上游有南溪、西溪两个源头。正源西溪源于浙江省安吉县、安徽省宁国市交界处的天目山北侧,南北龙山之间的天锦堂。向东北流至安吉县塘浦乡,汇合南溪后称西苕溪。东苕溪源由南、中、北三个支流组成,在浙江省东北部,而以南苕溪为正源[1]。源出东天目山北部平顶山南麓,山峰海拔1166.8米,南流折东流,与中、北苕溪汇合后,流至瓶窖称东苕溪。瓶窖以下至全村,左有安溪汇入,至德清县城,左有湘溪、余英溪汇入,德清至湖州左有埭溪汇入。解放后建东苕溪导流工程,自虎墩山沿导流经横山、鲍山,至湖州市西的杭长桥与西苕溪汇合于太湖[2];合溪水系源出安徽省广德县杭村,经朱湾岭后自西向东横贯长兴县境。下游分两支,北支注长兴港,南支注西苕溪,均入太湖。全长72公里,河宽30~50米。流域面积348平方公里。支流密布,港汊纵横,是长兴县中南部灌溉、航运主要河道;浙江北部京杭大运河,相对于苕溪流域地势较为平坦,该流域自杭州市向东北方向途经桐乡,嘉兴,南浔区等,再向上流入太湖东南向的小型水库,其中支流纵横浙江东北部,在与江苏和上海交界处流入太湖。
浙江省太湖流域采样点布设
本项目分四个季度对浙江太湖流域的主要河道共布设33个采样点进行采集,春季于2014年4月12日~26日期间,夏季在2013年7月19日~8月2日期间,秋季在2013年10月10日~26日期间,冬季是2014年1月4日~19日期间,其中,合溪5个样点;东苕溪12个样点,浙江省内的京杭大运河样点数最多,为14个;西苕溪水系位于安吉县境内的中上游部分,占西苕溪全流域面积的82%,能够代表该流域的基本状况,因此该水系上共选择了3个具有代表性质的监测点。文献综述
2.材料与方法
2.1样品采集
2.1.1采样点分布
样品的采集在春季2014年4月12~26日、夏季2013年7月19~8月2日、秋季2013年10月10~26日、冬季2014年1月4~19日,从图1所示的33个采样点中。其中,合溪5个样点;东苕溪12个样点,浙江省内的京杭大运河样点数最多,为14个;西苕溪水系位于安吉县境内的中上游部分,占西苕溪全流域面积的82%,能够代表该流域的基本状况,因此该水系上共选择了3个具有代表性质的监测点。具体位置如表1所示。
2.1.2取样方法
水体样品是通过有机玻璃采水器采集水面以下50厘米的水样,那里水流稳定并且重金属的浓度不受到空气中沉淀物的影响,采好的水样用聚乙烯塑料瓶保存好带回实验室;采集底泥采样工具按河流深度的不同,可分为浅水型和深水型,浅水区用’D”形捞网进行采集,三次捞取一定量的底泥混合,去一定量的底泥装入透明袋带至实验室。深水区域需要用彼得森采泥器,其主要适用于采集以淤泥和细沙为主的软底质生境,在同一断面不同位置放下采泥器。至少采取三个不同位置,把采集的底泥放入塑料盆中混合,任意取其中的一部分,放入封口袋,带至实验室。在实验室将底泥倒入透明塑料盆中,自然风干,再用木锤等工具磨成粉编好号,待测。
2.2实验方法
带回实验室的水体及底泥样品测定Cu、Pb、Mn、Zn、Cd、Ni、Cr的含量。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适用于Cu、Pb、Mn、Zn、Cd) :水样中金属离子被原子化后,吸收来自同种金属元素空心阴极灯发出的共振线(铜,324.7nm;铅,283.3nm;锰,279.5nm;锌,213.9nm;镉,228.8nm;),吸收共振线的量与样品中的该元素的含量成正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根据测量被吸收后的谱线强度,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