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高校宣传思想工作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表明经过近几年来的发展,的互联网应用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深入的阶段。互联网+“不仅意味着互联网将改变我们传统的生产。生活和工作方式,渗入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更将实现互联网。云计算与大数据的论文网融合,促进互联网络移动化与社会的变革,引领经济社会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常态“。
互联网+“概括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行业创新的相互作用。共同演化,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变将产生深远影响。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互联网当前也是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网民规模已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百分号,网民占比相当之高。[1]各种信息在网上快速传播,各种思潮竞相涌动,影响着意识形态工作的开展。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更是深受其影响。今年1月,中央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对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了系统要求和全面部署。意见指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任务重大,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2]因此,在国家提出互联网+“的大背景下,探讨互联网与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结合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创造学习,熟知互联网技术前沿
互联网技术发展到今天,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它已经不仅仅只是传播载体。工具或者手段,更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的思维方式和话语体系“[3]。互联网进入中国20多年来,在高校相继掀起了网站。论坛。QQ。人人。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介的使用高潮,带动了高校的宣传思想工作所处的信息技术环境不断丰富。不同的网络媒介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上演着你方唱罢我登台“的潮流变换,这也导致了不同年龄段学生交流模式的差异。作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者,在当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应懂得将新兴传播媒介作为意识形态战场的得力武器,熟知各种媒介的特点和使用方法,只有认真地去学习各种新兴传播媒介,真正掌握它们的功能优势,才能娴熟地使用各种方法,从而赢得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主动权,游刃有余地解决不同时代学生的思想难题。
曾指出,要认识和解决好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唯一途径就是增强我们自己的本领。因此,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者应勇于接受互联网时代的各种挑战,不断进行创造性学习,熟知网络技术媒介的创新发展趋势,预防各种网络因素可能给学生成长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而始终把握住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主动权。
二。创建平台,占领意识形态新阵地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思想日益独立多元,传统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需要。因此,创建一些合适的平台是开展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保证。互联网发展至今,已经产生了论坛。贴吧。微博。微信等多种多样的人群聚集地,这些都是高校开展宣传思想工作可以利用的平台。
以近年来飞速发展的微信为例,它不仅具备其他大多数通讯软件的普遍功能,而且为人际关系网的构建提供了更为便捷。高效。有趣的交流与互动方式。微信软件本身是免费的,适用于各类手机系统,不受运营商限制,在2G/3G/4G网络下,传输各类数据仅耗费少量的流量。同时信息传播范围广,无论远近,均可通过微信发送消息,传输效果丝毫不亚于传统短信。与传统短信依靠生硬的人机对话相比,微信能够实现内容丰富的多媒体传输。既可以发送附带表情的文本,又可以传送语音留言。发送多媒体文件。在网络较好的情况下,还能轻松进行视频通话。实时语音对讲,一改以往单一的文字输入方式,使沟通变得更加立体鲜活。富有情感。语音留言功能还能避免造成像传统短信那样的打扰,在方便的时候接收留言。灵活多样的沟通方式,让学生们更乐于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加深师生情谊。与微博等手机媒体不同的是,微信的社交圈基本上是熟人社交,正如杜子建所说:微博和微信最重大的差异只在于――微博玩的是消息,微信玩的是关系“[4],因而微信更加注重情感交流,利用朋友圈“功能,可以在封闭的熟人社交圈内,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评论交流,进行互动,非微信好友不可查看。一方面使得熟人强关系“进一步稳固,另一方面也有保护个人隐私的意义。当然,通过弱关系“结识的朋友,也可以在接触过程中逐渐向强关系“转化。微信公众平台拥有自己的目标订阅用户,在信息投放上更具精准性。平台每天向用户推送各类通知公告,特别是对一些重大事件披露。思想类和励志类信息,即时发送至用户手机,变主动阅读为被动阅读,节省自行上网查找信息的时间,提高信息传递效率。由于人群特定,可以将正确的信息“发送给正确的人“,信息投递更加精准,使得微信推送信息更具有效性和时效性。微信的上述功能优势注定会使微信成为意识形态的新阵地,因此,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完全可以运用微信平台开展。同样的,论坛。贴吧。微博等人群聚集地也能作为平台来使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者要把握住特点,巧妙地进行。
三。创新方法,确保思政工作见实效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催促我们创新工作方法,运用互联网开展各项活动。我们必须认识到,这是潮流和趋势,是时代的特点。只有方法合理,高校的宣传思想工作才能有实效。同样以微信平台为例,开展高校的宣传思想工作可以不断创新方法。首先,作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群体的特点,认识到微信这样一个新鲜事物从产生到发展的各个阶段存在的作用和局限,趋利避害,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对于刚刚接触微信的同学,学校应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帮助他们详细了解微信的相关功能。传播作用,坚持理性使用,针对部分同学陷入微信社交怪圈无法自拔。影响日常生活。形成微信依赖症的状况,要及时教育引导,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微信作为一款软件,无论有多强大的功能,都仅仅是一个工具。要通过正确。合理的使用,促进学习。服务生活。拓展人际关系。根据传播学理论,大众媒体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议题,影响人们去关注某些内容及关注的先后顺序。在微信群中,意见领袖也可以通过议程设置“来影响学生的关注话题。如在节假日,设置诸如端午节你最想做的事“。在大学里你觉得哪件事做得最精彩“等,引发学生们的关注与讨论,并利用评论和回复引导话题的走向,使其朝着健康向上的方面发展。这些情感共鸣“的讨论,不仅能触动学生的内心,引发深层次的思考,更能促进其开展自我教育,提高实效性。此外,意见领袖还可以通过转发深受员工喜爱的新闻资讯。趣闻轶事等,定期发布高质量的订阅文章,维持其在同学之间的关注度和影响力,从而长期掌握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话语权及教育主动权。微信是一个新事物,把它用于校宣传思想工作将有益于工作的开展和作用的发挥。但是,微信平台的教育效果最终还是要在现实生活中体现,因此,我们在借助微信平台的同时,不应该把它和实际生活完全脱离,而应有不定期的互动。多种形式的线上线下交流。比如,在举行会议时,可以用微信与到场观众进行互动,询问大家的意见建议,了解大家的真实看法,还可以用微信现场直播会议进程和学生发言,让没能到场的同学也能感受到现场的气氛,进一步扩大活动的影响范围。
在学校里,我们接触最多的人,除了同学就是老师了。一位具有感染力的老师是可以通过言谈举止影响学生的,而学生辅导员和思政课任课教师往往就是属于这一类的老师,因为他们的工作关乎人类的灵魂,他们往往能够真正触碰到学生的内心。所以,作为我们身边的朋友。我们生活和学习的领路人,他们对人对事的看法,也会影响到我们。如果这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者能开通微信的话,那将是一个更大的平台,我们也将有更多的机会与他们讨论。向他们求助。跟他们分享生活中遇到的点点滴滴。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者们开通微信账号以后,还能在朋友圈里分享时事新闻的链接,发表自己对事件的看法,同样对同学们起到教育的作用。
总之,互联网当下发展势头正旺,我们应顺势而为,创新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方式,开展全方位的教育活动,使互联网的诸多功能优势都能得到好的应用,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做出贡献。
互联网+“高校宣传思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