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前教育百科全书·教育理论卷中分享的定义是:分享是亲社会行为的一种表现,是指幼儿与他人共同享用物品,它的对立面是“独占”、“独享”、“多占”。

分享行为是吧自己的快乐和需要与他人联系在一起,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学会把自己的快乐分享给他人,与他人共享属于自己的东西。幼儿分享行为是幼儿亲社会行为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幼儿分享行为是指幼儿愿意将自己拥有的东西让他人部分地使用、享受或者是馈赠给他人,即把自己的东西与他人相互使用、享受或者拥有。幼儿分享行为的特点是使交往双方共同分享物品拥有者的资源,并使双方都能够从中得到益处。

幼儿的分享内容主要包括了食物、玩具和情感等,因此,幼儿分享行为包括了食物的分享行为,玩具的分享行为和情感的分享行为等。 论文网

基于以上的定义,我认为幼儿的分享行为,应该是幼儿与他人进行精神与物体上的共享。因此,在进行观察记录时,我将幼儿的物体分享和精神情感分享都看做是幼儿分享行为的体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

三、幼儿分享行为的理论基础

分享行为属于幼儿亲社会行为,因此以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理论依据为主要依据。

(一)精神分析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以佛洛依德为代表人物,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认为,人格由伊底(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一个人的人格结构,是从潜意识层的伊底分化为意识层的自我,最后形成具有道德和良心的超我,逐渐发展起来的。

亲社会准则只是在超我发展的童年期间,被内化的许多准则、规范和价值观。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学前儿童在与父母温和抚养关系中接触他们的价值观。一旦亲社会原则被内化并成为自我理想的一部分时,学前儿童就努力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以避免因为没有这样做而受到良心的谴责。 

(二)认知发展理论

以皮亚杰为代表的心理学家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学前幼儿正处于前两个阶段中(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随着儿童智力以及认知能力的发展,他们获得了重要的认知技能,对自己与他人的理解也相应地增长,形成了发展亲社会行为的基础。 

(三)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以班杜拉为代表,他认为人类的大部分学习都是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获得的。亲社会行为通过直接强化获得。

认知——情感变量和自我强化是行为的控制机制,通过自我控制的奖赏和处罚来调节行为。 

(四)社会生物学理论

亲社会行为是本能的——人类天性的基本组成部分。 

四、观察记录分析

在杭州某幼儿园期间,我对其中一个大班的幼儿进行了为期三个星期(4。11-4。29)的分享行为观察, 被观察者皆为大班的幼儿,年纪在5-6岁。

在杭州市另一幼儿园观察期间,我对其中一中班幼儿进行了为期约1个多月(2016。9。26—11。4)的分享行为观察,在被观察的中班幼儿中有两名小班年龄的幼儿(3-4岁)。

我设计了以下观察记录表记录在观察期间,幼儿所产生的一系列分享行为。文献综述

观察记录   序号   

姓名:       性别:     

观察目的:观察班级中幼儿游戏中的分享行为的情况。

观察目标: 观察记录有分享行为的幼儿的语言和行为

观察地点:观察情境: 观察日期:       观察时间:

上一篇:家庭教养方式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虎妈式教育引发的冷思考
下一篇:小学高段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幼儿园中大班幼儿角色游...

幼儿家长对玩具选择的调查研究

幼儿安全感的培养家庭状态的视角

幼儿一日活动的安全问题分析

中班幼儿如厕盥洗问题及对策研究

幼儿园儿童防性侵犯教育实施状况的调查报告

幼儿园结构游戏中教师指...

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趋势

浅谈茬小學高年级语文教...

CPE流涎薄膜机组收卷子系...

股票市场A股和B股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办公设备的可用性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产品方案设计国内外研究现状

2020特色火爆小吃 投资小利...

Six3Cre转基因小鼠的基因型鉴定

造纸脱墨废水处理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论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