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动机
调查的结果显示淮师参赛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受多种动机的影响,积极的动机占据主导。其中激励因素中最重要的两点分别是“参加技能比赛对我以后的工作很有帮助”(4。16),和“在比赛中拿奖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4。00),其次是“参加比赛可以逃避无聊的课程”(3。67),淮师参赛的学生最不重要的动机是“我参加比赛是为了完成学习布置的任务”(2。66),可以看出外在的压力对于兴趣的强度有衰减的作用。自主因素中的两个因素的强度属于一般水平(详见表3)。
表3 学生动机因素表
重要性 项目 均值(标准差)论文网
激励因素 最重要 参加技能比赛对我以后的工作很有帮助 4。16(0。711)
在比赛中拿奖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4。00(0。801)
最不重要 参加比赛可以逃避无聊的课程 3。67(0。852)
我参加比赛是为了完成学习布置的任务 2。66(1。011)
自主因素 最重要 我参赛是为了不辜负父母的期望 3。83(0。702)
最不重要 我希望通过比赛开拓自己的视野 3。50(0。743)
动机是自我决定理论的灵魂,在生活中,很少存在没有动机的行为,动机三个功能(使动功能、导引功能、维持功能)决定目标行为的过程。分析得出影响参赛学生的动机有很多,但并没有一个强度很突出的动机,这表明他们心中并没有很急迫非要去完成的动机。关于动机的一个普遍的看法是,动机的强度越高则产生的效果越好。但心理学研究中的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则证实了中等强度的动机是最有效的。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有些学生常说的“考运不好”,就是因为动机过强引起的。
而另一个趋势是参赛学生的“功利性动机”(4。08)强度明显要高于“非功利性动机”(3。67),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不能要求他们不去考虑成绩与奖励之间的关系。这种趋势也不能在参赛的目的性上去定义好或者坏,因为这功利性动机对参赛的学生在竞赛中的激励作用甚至是更大的。目前大学中多信奉实用为主的教育模式,以住房、就业等来激励学生学习。学生自发这样想无可厚非,但学校以这样的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无关,是违背自我决定理论的,自我决定理论认为只有主动式的动机给参赛学生带来的激励是持久的。
(3)需要
问卷的结果显示自主的因素对于参赛学生动机的影响更大。可以看到激励因素中参“加比赛可以让我发挥我自己的特长”(3。83)和“我希望通过比赛认识更多的朋友”(3。67)的强度较高,而“参加比赛获得的奖金可以改善我的生活”(2。83)不是学生参赛的主要需求。自主因素中“我想在比赛中证明自己”、“我想通过比赛获得更多的关注”的均值(3。92)高于激励因素中的重要因素的均值(3。78)(详见表4)。
表4 学生需要因素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