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综上所述,以上所说的专著和论文对于下面写的文章是很有帮助的。但是我觉得其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提醒我们后来的人去改进。在本篇论文中,我首先是以时间为分界对教会女学进行简要的分析,然后通过分析教会女学的课程和影响来深入地认识教会女学。 

    一、旧中国的女子教育

    (一)古代女子接受教育的形式

    “三从四德”是中国古代女子的道德和行为准则,她们活着的目的是能够好好地相夫教子。“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从她们出生到死亡,没有人身权和自主权,只能作为附属品而存在。

    在中国古代,男女接受的教育有着天壤之别。母系社会结束之后,教育成为了男子的专属,即使是大家的小姐也只能由父母或专聘老师在家中传授关于工德妇容的伦理纲常。翻一翻我国浩如烟海的史书典籍,我们便能得知,历史上关于家庭教育有许多记载,内容与形式广泛且多样,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历史时代,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和特色。总的看来,都打着时代的烙印、阶级的烙印。其中关于修身的家庭教育的内容很多很多,儒家的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一直都是修身的重要内容。以对妇女的家庭教育为例,班昭的《女诫》及后来的《闺训千字文》等,都是我国历史上对妇女进行家庭教育的重要教材,核心内容就是强调妇女应修身,要遵从“三从四德”。

    (二)古代女子教育的教材

    家庭教育是古代女子学习的主要形式,教材也是家庭教育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女子学习时所使用的教材也是完全不同于男子的,女子学习的教材主要有几类,都显示出其“女学”的特点。 第一类是纪传类教材,如刘向的《列女传》,这本著作主要是强调了“君臣、父子、夫妇三者,天下之大纲纪也”,宣扬的是封建传统的妇容妇德;第二类是阐明义理,仪则规范类教材,如班昭《女诫》,着重理论上的论证,进一步地强调女子的地位以及她们的行为准则。如《女论语》,其中有“早起、事父母、事舅姑等等”章节,强调女子的仪则规范。还有传统女子教材《闺训千字文》是强调修身的;第三类是论传综合类脚本,如吕坤《闺范》。【1】{p267}

    (三)古代女子教育的内容

    中国古代女子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便是女德,至于一些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也都是紧扣女德教育而展开的。正如曹大为在《中国古代女子教育》中所描述的:古代中国女教的内容围绕塑造能够侍奉父母公婆、顺从丈夫、治家教子的贤妻良母这一培养目标展开。与“男者学业于外,志于四方”不同,女子为学“正洁于内,志于四德”,“苟能明事父母舅姑之义,躬井臼织作之事,即才艺无闻亦无失焉”[1]。女子除了接受道德教育之外,还会有关于智育、美育、劳作教育、母范教育方面的内容。但都不是系统的完整教授,只是简单的学习。

    当然,古代女子受教育的对象范围是极其有限的,其教育目的也是简单明了的。从“三从四德”的道德和行为准则以及女子所学习的教材,我们都可以看出,封建社会的女子是屈从于男权的,她们是没有任何社会地位的。 家庭教育是古代女子接受教育的主要形式,而接受教育的对象又大都也是宫廷女子或者仕宦之家的女子,普通平民的女子能接受教育的机会几乎是不可能有的,所以说古代女子所能接触到的知识是少之又少的。《牡丹亭》中的杜丽娘是古代封建社会女子一个很典型的代表,她生于南岸太守杜宝之家,从出生到她十六岁 ,她只见过两个男人————父亲杜宝和老师陈最良。虽然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但是学的是《女四书》还有“后妃之德”,总之所有学习的目的无非是为了“他日到人家,知书达礼,父母光辉”。女子完全是家庭父母的附属品而已,就算是接受教育,也是为了更好成为附属品。

  1. 上一篇:语文导读法的人本主义心理学阐释
  2. 下一篇:中学文言文教与学现状分析
  1. 浅析孙绍振语文教学思想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研究

  3. 浅析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逻辑的演变

  5. 数学的美学价值浅析

  6. 中国民间美术在幼儿美育中传承与运用

  7. 井冈山革命时期中国共产...

  8. 巴金《激流三部曲》高觉新的悲剧命运

  9.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10. NFC协议物理层的软件实现+文献综述

  11. 高警觉工作人群的元情绪...

  12. 江苏省某高中学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

  13. 中国传统元素在游戏角色...

  14. 浅析中国古代宗法制度

  15. C++最短路径算法研究和程序设计

  16. g-C3N4光催化剂的制备和光催化性能研究

  17. 现代简约美式风格在室内家装中的运用

  

About

优尔论文网手机版...

主页:http://www.youerw.com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