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二十一世纪以来,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经济利益、经济成分的多样化引起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的多样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相对固定、僵化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的“灌输”,强调短期内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在当代,中学生更加注重思想自由、追求个性解放。在这种情形下,思想政治教育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必然引起学生的抵触。本文从无痕教育的定义出发,阐释其特征,实施途径以及实施的基本要求,由此来说明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如何具体运用无痕教育。60679

毕业论文关键词:教育;  无痕教育;  思想政治教学   

Analysis on the Traceless Education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Abstract:Since twenty-first century, economic globalization of the world has increasingly deepened. The persification of economic interests and economic composition caused the persification of people's ways of thinking, behavior, values. The tradi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stil ideology into students’ minds with relatively fixed, rigid form, which emphasizes the realization of the education goal in the short term. At present, students pay more attention to freedom of thought, the pursuit of the liberation of personality. In this situati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gnores the students' subject status. Therefore, students tend to has the psychology of escape and defensive. This topic will starts with the definition of traceless education, explaining its characteristics, significance, ways of implementation and the points of implementation. In this way, it illustrates the significance of traceless education and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Key Words: education;  traceless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一、无痕教育的基本特征  

无痕教育,是相对于有痕教育而言的,是教育者隐蔽教育目的和教育意图,通过一种非强制性的、迂回的方式对教育者产生影响,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渗透在受教育者的思想中,并产生一种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以此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目的。然而无痕教育并不是一种教育形式,它更是一种教育艺术。无痕教育的身影早在我国古代就有出现,比如“孟母三迁”,为了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孟子的母亲三次搬家,最终孟子守纪律、懂礼貌、爱读书。从中可以看出一个好的教育环境对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再如我国道家的创始人老子“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可以看出无痕教育在我国教育界的雏形。其基本特点有:

1.教育目的的隐蔽性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教育过程中,儿童越是觉察不到教师的教育意图,教育效果就越好。我认为这条规律是教育艺术的核心。”中学生正当青春期,其自我中心意识比较强烈,也乐于接受新鲜事物,道德判断不成熟。如果教育者将教育意图仍然以一种强制的形式对受教育者加以规定,受教育者容易产生逃避、排斥的心理,教育效果将会甚少如微。与此不同的是,无痕教育将教育影响渗透到教育过程的各个方面,它削弱了目的性,强调教育效果的自然生成,利用多种载体将教育内容巧妙地融合在其中。有些学生甚至不知道在这个过程中,自己已经不知不觉地受到了影响,这就是无痕教育的“润物无声”。

2.教育主体的自主性

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师要改变教育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传统的政治老师给人的印象大多都是严肃,爱说教,反复强调大道理,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应该主动积极获取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淡化角色观念,以人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无痕教育正如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学生通过教师一步步的启发诱导,逐渐获得真知,在这个过程中,充分显示出教师作为一名“旁观者”和“引导者”所体现的教学优势,受教育者感到自身地位提高了,定会改变以往被动、消极的状态,转而以更加主动、积极的态度接受教育。

上一篇: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策略研究
下一篇: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

《吹小号的天鹅》对儿童...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及...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科...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灌輸论与思想政治教育【4131字】

马克思主义教育公平思想...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

安康汉江网讯

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研究进展【7972字】

麦秸秆还田和沼液灌溉对...

网络语言“XX体”研究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ASP.net+sqlserver企业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LiMn1-xFexPO4正极材料合成及充放电性能研究

新課改下小學语文洧效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