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文中对同义词和近义词的界定方法采取的是目前学界对上述观点中的前两种综合的一种说法,将同义词的界定分为广义和狭义。狭义的同义词即等义词,意义完全相同,可以在任何上下文中相互替换。[6](p243-244)如:“青霉素”和“盘尼西林”、“觉察”和“察觉”等;广义的同义词指意义相近的词,也就是一般人们说的近义词。如:“交换”和“交流”、“局面”和“场面”等。对于这些近义词可以这样描述:“虽然意义相同,但并不完全相等,有种种细微的差别,应用上也不能任意替换。”[3](p233)我们重点研究的就是这一类广义的同义词,也就是近义词。此外,关于词性不同是否为同义词的问题也是学术界关于同义词研究的争议之一,由于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对外汉语中的近义词,具有特殊性——在下文中会专门阐述。在这里采用的是吕叔湘、梅立崇等学者的看法,同义词的所谓同义,指的是词汇意义的相同,而词的语法意义则不一定相同。也就是说,不同词性的两个词也可以看做是同义词(近义词)。
三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近义词
(一)留学生异义词混用现象
外籍学生使用汉语时常常会出现一些词语间的混用的现象,其中有一部分是在汉语本体中我们认为是异义词的词语中发生。郭志良指出:“汉族学生学习汉语,由于语感丰富,对意义上接近而并非同义的异义词一般不会发生词义上的混淆;外国学生由于不同语言的语义系统不完全一致,因此他们学习汉语时对这类异义词则有可能分辨不清,特别是有的词群在另一种语言中是同译词。”[7](p21)如“(生)活”和“住”在英语中都是“live”就会造成以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的误用,例:
a.如果身体不好,还要住在这个世界上吗?(活)
b.我住的地方思想很落后,男女不平等。(生活)
又如“穿”和“戴”在英语中都是“wear”,我们可以说“wear your clothes” 和“wear your glasses”也会造成误用,例:我觉得有些人穿着眼镜很帅。(戴)
我们还发现,许多学生会在这样的词汇使用上发生困惑,如“参观”和“参加”、“对待”和“接待”、“发表”和“发言”、“颁布”和“发布”,甚至是词性不同的“婚姻”和“结婚”等,这些词在中国人看来是完全不会混淆的。例:源: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a.我的弟弟上幼儿园的时候,我的爸爸参观了演唱会。(参加)
b.我面临挫折时也不会高兴地欢迎它,但是试试通过最大的努力来对接待。(对待)
c.自己主动举手发表,有问题就问老师。(发言)
d. 政府也看到了这种情况,就发布了不允许在一些公共场所抽烟的法令。(颁布)
e.我从来没见过听过他在和我母亲的结婚生活中产生过矛盾。(婚姻)
朱志平在《双音词偏误的词汇语义学分析》一文中对留学生双音词的偏误进行统计,发现有47%的偏误是同语素双音节之间的误用。[8](p62)有研究者认为初学汉语的留学生可能是以汉语词汇的词形作为理解的认识策略,他们认为两个汉语词的词形若相似,其意义也大体相同。[9](p76)因此,共同语素会对留学生词语学习造成干扰。刘缙也曾指出:“意义有联系的词语,特别是那些有相同语素、相同词性的词,留学生非常容易弄错。”[2](p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