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人情支出对政府公信力的作用机理分析
所谓政府公信力就是公众对政治体系、政治机构及其运行的信心,是民众对于政治体系的基本评价与情感取向[3]。政府公信力是政府的软实力,关乎到政府的兴衰。正因如此,政府公信力一直作为政治文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备受国内外学者关注。
2。1 政府公信力现状来自优O尔P论R文T网WWw.YoueRw.com 加QQ7520`18766
在经济学上,度量经济活动的指标是了解经济状况的重要手段,对于我国政府公信力的现状,也可以通过度量政府公信力的指标来呈现。根据《小康》杂志社历年调查结果显示,从2005年至2015年,政府公信力指数从60。5分到77。8分,政府公信力呈现出在波动中持续上升的趋势[4]。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良好,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这为政府赢得民众的信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在单纯追求经济总量增长的过程中,也透支了政府的公信力。
根据对CGSS2010中关于对本地政府信任度的整理,表1描述了对本地政府信任的总体情况以及在城市和农村中的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在全国范围中,有24。67%的居民完全信任本地政府;40。03%的居民比较信任本地政府,占比最大;18。28%的居民对本地政府的信任度居于可信与不可信之间;12。26%的居民比较不信任本地政府;4。76%的居民完全不信任本地政府。在农村中,有5。24%的居民表示完全不信任政府,高于城镇的4。42%,又有29。02%的居民表示政府完全可信,又高于城镇的21。65%。
表1 城镇与农村对本地政府信任度的分布情况 (单位:%)
对本地政府信任度 全国 城镇 农村
完全可信 24。67 21。65 29。02
比较可信 40。03 42。19 36。91
居于可信与不可信之间 18。28 19。56 16。44
比较不可信 12。26 12。17 12。40
完全不可信 4。76 4。42 5。24
2。2 作用机理分析
正如引言所述,人情支出与政府公信力之间的关系可以融入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分析框架之中。正式制度是人们为了特定的目的有意识地建立起来并被正式确认的各种制度的总称,它是依靠权力机构为后盾来实施的成文规范,政府作为其执行者就可以被理解为是正式制度的代理人。非正式制度是人们在长期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的约定俗成且被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1],约定俗成的人情原则便可以认为是一种典型的非正式制度。这样的非正式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的原则和精神,使其作用的范围、程度大打折扣[5]。论文网
从现在的农村政府来看,乡政府并不能很好地处理各种问题。在这种正式制度不能满足人民需求的大环境下,非正式制度如人情关系网就有了很大的生存与发展空间,成为解决问题、寻求帮助的重要载体。这样的非正式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正式制度。不仅如此,在人情往来的过程中,各类政治信息会成为参与者的讨论话题。但是“正面”的信息往往不被重视,“负面”的流言蜚语却愈演愈烈,这种现象往往更容易侵蚀而不是提升参与者的政治信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