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在这里是说低保家庭的心理健康。而依赖化正是贫困给他们带去的非心理健康表现。
(C-LW)老王,某小区居民,1970年生,无业,好赌、嗜酒、单身无亲。无固定工作,没有钱的时候就去找居委,居委能想到办法救助他就得以熬过时日。否者就在家中饿几天再想办法。有过轻微偷窃行为。因为有过前科,不被社会单位认可。他渐渐也发现,居委是不会让他饿死的,居委有时候会主动送上食物和一些补助。
案例中老王的不思进取和一定的个人背景有关。但是,正如前文的C-ZM、C-XC、CZXS一样,因为贫困和社会本身的隐性机制,让一些低保家庭成员无法找到合适的渠道融入社会,回归社会参与,重新定位自己,他们就渐渐产生一种依赖性的社会经验。而经验的行程固定化以后,就会有一种心理经验模式的灌输。此案例中的老王,就是无耐性社会行为而导致的一种政策依赖或者福利依恋。在走访交谈中他告诉我们:“社会还是很冷漠的,我拿那点救济金其实给我的更多的不是帮助,而是一种安慰。我都快对社会失望了,对外面的人。”可见,他的内心深处是多么孤独、多么不被理解、不被接受。贫困给他带去的内心打击又是何等久远和沉重。我们去分析一下案例C-ZXS,同样发现,这种依附性的被动选择,其实是有背后深刻的无力感和压迫感的。也的确是社会和个人双重影响下的一种贫困的空心化危机,但是,这种连物质依附都没有着落的贫困人群,又怎么去寻求心理安慰呢?难道当真是做做阿Q就好了吗?显然并非如此。
其实,这种依附性的被动选择而导致的空心化危机,还对社会参与起着相互联系的作用。我们可以探究到,这种依赖一旦形成规模效应,社会就业率就会下降,失业率增加,低保家庭内部动力就会完全消失,对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改善城市居民生活条件都是巨大的压力。因而,挖掘贫困给低保群体内心世界带去的无助感和无动力感的源头,是解决低保群体贫困的一个内部切口。逐渐减小这种福利依赖,不仅能够减小政府财政压力,也对政府开展其他福利、把资源配置最大优化是有着深远的积极意义的。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对环节社会贫困危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专业角度出发,实现社会和低保群体共同的努力,才能寻求到更大的动力来改变现状。社会工作本身就是助人自助,如若低保群体在内心深处过着寄生虫的生活,那么社会保障体系将有着瓦解的危机,社会和谐发展也面临着内部副作用。
八、小结与讨论:社会意义与制度设计
(一)小结
笔者通过了走访,分析报告,终于完成了论文的内容。综合以上所述,关于低保家庭贫困的挑战,笔者第一次走出大众的宏观思文出发点,直接面向低保家庭生活的微观层面——低保人群的隐蔽的世界即内心世界探索。
贫困作为挑战的低保群体,在外界世界物质日益富裕的同时,自身物质越发匮乏,这种心理反差是大众所没有看到的。这些生活于贫困中间的群体,渐渐地与外界的联系就是领取低保金,毫无其他可言。在他们的生活经验中,外在世界给他们的只有压迫感、排斥感、污名感,给他们带去的是焦虑心理感受、变相寄生的依附关系,他们和外面的世界最重只有一种无法合闭的距离感,这种距离感表现为空心化、同心化和夹心化模式。贫困给他们的心灵带去了远远比物质生活更为痛苦的经历。社会支持系统完全无法打破这一僵局,贫困给他们本身的自我认知层面也存在着严重的消极和悲观情绪,他们的生活经验就是“我是穷人,穷人要过穷人的生活”。
上一篇:温州中小企业国际化道路的风险及对策分析
下一篇:中美光伏产业摩擦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人民币区域化背景下人民...

基于CreditMetrics模型的商业...

共享经济在国内的发展现...

浙江省蔬菜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研究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老年人理财问题的研究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会展...

移动支付对旅游消费行为影响的研究

C#学校科研管理系统的设计

承德市事业单位档案管理...

中国学术生态细节考察《...

公寓空调设计任务书

医院财务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措施【2367字】

国内外图像分割技术研究现状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

10万元能开儿童乐园吗,我...

AT89C52单片机的超声波测距...

志愿者活动的调查问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