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转型升级的基本概念
金融危机证明,越是处于产业链条低端的企业,抗风险能力就越弱。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上升,都在压缩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贸易摩擦、各种关税壁垒和技术壁垒都给企业的成本带来压力,利润空间整体上在不断收窄。经济大发展靠的是智力创造、以质取胜,而不仅仅是劳力制造。转型并非要企业离开制造业,甚至离开劳动密集型产业,关键是如何做出自己的品牌和营销渠道。生产企业要调整中长期发展策略方向,尽早努力向“产业微笑曲线”的两端攀爬,要从传统的数量规模型向现在大家已形成共识的质量效益型转变,通过以质取胜实现转型升级。
2.1    转型升级的内涵
外贸发展“升级”的内涵在于出口产品由劳动密集型逐渐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其本质是出口产品附加值的提高、高污染、高能耗、资源性产品出口的减少,“升级”是一个连续、渐次的过程; 外贸发展“转型”是就主导性出口产品而言的,即出口产品由劳动密集型占主导转变为资本、技术密集型占主导,其本质在于转变外贸的国民收益方式和格局、转变外贸的竞争方式、转变外贸的市场开拓方式,转变外贸的资源利用方式。显然,“转型”是外贸发展中的突变,是跳跃式的,带有外贸发展转折点的意义,转折点前后外贸发展方式迥异。“转型”是“升级”无数次沉积的结果,但又不是其简单的叠加,它涵盖了较之于“升级”更丰富的内涵和更严格的最低临界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持续升级,比较优势不断蝶化,但现实的要素禀赋仍不足以支撑“转型”所要求的门槛,外贸发展方式的根本性改变仍需时日。
转型升级的内涵应是丰富和多元化的,具体来说,包括五个转变:一是产品加工由低端向高端转变,逐步改变以低端加工组装为主的现状,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二是产业链由短向长转变,促进加工贸易配套体系向研发设计、创立品牌、生产制造、营销服务产业链上下游延伸。三是经营主体由单一向多元转变,促进内外资企业共同发展。四是区域由东部主导向东中西部协调发展转变。五是增量由区外为主向区内为主转变,引导增量入区发展,促进区内外加工贸易协调发展。
2.2    转型升级的目标
按照“十二五”规划的要求,“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全面提高国际竞争力,是克服当前困难的根本出路。二是要以质取胜,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同时,大力开拓新兴市场。三是要继续保持外贸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切实减轻进出口企业税费负担,加大对有订单、有效益出口企业的金融支持,特别要重视解决中小出口企业的困难。四是要积极扩大进口,清理进口环节的不合理限制,提高进口便利化水平。
3    我国外贸发展现状
3.1  外贸顺差增速放缓,进出口贸易结构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了飞速发展,也带动了国内经济水平的提高。2005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已达到116921.8亿元,其中出口总额为62648.1亿元,进口总额为54273.7亿元,进出口差额为8374.4。多年来,在外贸发展拉动国内经济发展的同时,巨额的贸易顺差也带来了一些与其他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问题及外汇储备过高等问题。当这些问题越来越显著,中国政府也意识到了调整对外贸易政策的必要性,对于符合产业进步方向、有利于提高附加价值的出口继续鼓励;对于不具有比较优势、“两高一资”的出口则开始抑制。到了2010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增长到201722.1亿元,出口总额占进出口总额的53%,进口总额占37%,进出口几乎是平分秋色。由图3.1可以看出,除去金融危机爆发后一年即2009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一直处于一个增长期,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持续、稳定、协调增长,使得我国外贸顺差增速逐渐放缓。这也表明我国近年来在对外贸易政策上的调整是起到积极作用的,进出口增长正向一个大体平衡的状态发展,也象征着中国正努力从出口导向的外向型经济模式向出口、进口和内需并重的开放型经济转变。
上一篇:热钱流入对中国经济影响研究+文献综述
下一篇:国际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对我国银行业发展的影响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浅析我国列车旅游的发展现状与创新策略

我国网络剧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会展场馆服务场景的观众...

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

洋家乐民宿经济对我国宅...

我国跨境进口电商直邮模...

公寓空调设计任务书

10万元能开儿童乐园吗,我...

医院财务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措施【2367字】

中国学术生态细节考察《...

C#学校科研管理系统的设计

AT89C52单片机的超声波测距...

承德市事业单位档案管理...

志愿者活动的调查问卷表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

国内外图像分割技术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