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
2.1改革产生的背景
1945年8月15日,日本侵华战争失败,宣布无条件投降。日本国内自明治维新时期创造的财富由于遭到了空袭的破坏,满目疮痍。单单是被破坏的建筑物以当时的币值计算已经高达4967000亿日元,大致占日本国家财富总额的42%。而工业部门的灾害则更加严重,全日本56种产业的生产设备,仅水力发电等五种还具备生产能力外,其他的产业全都被破坏。由于丧失了旧殖民地,其殖民地经济体系崩溃,生产所需的原材料无法获取,国内经济受到巨大打击。就连国民的粮食也没有办法取得,因为日本国内的大米供应20%是从殖民地国家掠夺来的,在战争结束后,这种粮食供应的体系被打破,再加上国内灾荒和歉收,粮食严重供应不足。
    通货膨胀是当时影响日本国民生活的最主要因素。半年内日银券的发行量由303亿日元增长到615亿日元。在发行量增长的同时,日本的物价也毫无意外的上涨。如果将日本1940年的货币指数设定为1,那么1946年的物价指数是9.9,1947年是29.3,1948年是78,1949则为127.3。此外,1955年日本物价指数为209.1,1960年为214.7。从前面的这组数字来看,日本在战后的通货膨胀来势凶猛,尤其是最初的四年,可以用飞速来形容
2.2日本战后经济改革现状
2.2.1经济缓慢增长时期(1945-1955年)
战后日本社会经济在各方面都遭受重创,通货膨胀严重。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日本政府进行了政治,教育,经济一系列改革。然而经济改革的同时,民生问题的解决也非常重要。因此日本政府首先要解决粮食问题。为了缓解国内的粮食问题,日本政府先是利用美国提供的“占领地区救济金”,从美国那进口了占进口总量一半的以上的粮食,但这并不能完全解决粮食危机。在得不到解决的情况下,日本政府在沿用战时经济统制政策对农产品进行严格管制的同时,还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以促进农业生产。1945年11月20日取消了对生鲜食品的价格管制,并且提高了政府收购米、麦的出售价格。为了摆脱经济危机,恢复经济增长,紧急发放266亿日元的“军事补偿费”和295亿日元的金融贷款,希望能够防止企业因资金短缺而破产和金融危机的连锁反应。但结果令人失望,因为信用管理的失控导致通货膨胀继续恶性发展。
之后,内阁在看到实行的政策并没有任何效果,反而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又采取了“经济危机紧急对策”来强化信用管理,并且强制国民过“五百日元生活”,虽然通货膨胀一度受到抑制,但此后不久,通货膨胀又卷土重来。
上一篇:低汇率对“海淘”的影响分析
下一篇: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共享经济在国内的发展现...

移动支付对旅游消费行为影响的研究

网络个人消费信贷对于网...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农村商业银行公司化治理...

浙江民营企业海外投资现状及对策研究

大型会展场馆利用问题与...

10万元能开儿童乐园吗,我...

公寓空调设计任务书

C#学校科研管理系统的设计

中国学术生态细节考察《...

AT89C52单片机的超声波测距...

国内外图像分割技术研究现状

志愿者活动的调查问卷表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

医院财务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措施【2367字】

承德市事业单位档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