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淮安农业保险与农业信贷的现状
淮安市位于苏北平原中心地区,面积1.01万平方公里,人口540万,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有稻米、小麦、油料、水产、蔬菜,畜禽业也是极为强盛,拥有极大的农户基础资源。由于地理环境特殊,总体呈现水高土低的局势,80%的土地面积在洪泽湖涉及洪水水位以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水作为农业的主要需求,在这里也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如何保证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和持续生产能力,促进淮安种植业的发展,成为政府需解决的难题。2004年淮安市正式开启农业保险项目,2006年更是创新的推出了“联办共保”的淮安模式,2008年创造了保险理赔查勘“七步工作法”,其后,在种植业、养殖业和特色农业项目中全面推广,农业保险得到持续的良性发展。
2.1 淮安市农业保险有自己的特色
淮安市农业保险工作启动于2004年11月,淮安市政府与中华联合保险公司签订“联办共保”协议,确定对水稻、三麦、养鱼三个险种进行试点,同时开设农民团体人身意外伤害险、与水稻、三麦、养鱼保险进行捆绑销售,实现“以险养险”。2006年创新了独具特色的“联办共保”淮安模式,淮安市农业保险制度设计的基本思路是通过政府搭建平台,采取政策性保险、商业化运作模式,积极引导农民参与保险。按照“三低”原则(低保险、低保费、低保障),实行低保额的初始成本保险,目的是解决农民灾后恢复生产所需资金,增强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稳定农业生产,促进农民增收。2008年创造了保险理赔查勘“七步工作法”:从农民报案、村组查灾到乡镇核实、县区定损为农民提供一条龙农险服务,并通过“一折通”赔付到户,后来,种植业、养殖业和特色农业项目中也相继使用,让农业保险逐渐壮大[1]。
2.2 淮安市农业信贷品种不断创新
近年来,我市金融业围绕市委、市政府年度目标和国务院出台的定向降准等“稳增长”政策,积极实施稳健货币政策,不断创新金融产品,改进金融服务,努力加大有效信贷投入,全市信贷总量不断创出新高,展示了金融对实体经济不可或缺的支持作用。各金融机构都把金融创新放在了重要位置,积极创新信贷产品,服务小微企业、科技企业、家庭农场等。农行淮安科技支行、江苏银行淮安科技支行相继成立,并推出了专门的科技企业贷款产品“金科通”和“苏科贷”,两个产品首批科技型企业授信额度达1.61亿元。在土地使用权制度改革的推动下,淮安市各商业银行围绕土地使用权抵押贷款的金融创新不断,针对家庭农场也推出了“新农贷”、“场开贷”等新兴保险,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新途径在金湖县进行探索,其后,推出了以农村土地经营权“三方协议”抵押贷款模式[2]。来!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2.3 没有形成农业保险与农业信贷的合作机制
从目前看来在农业保险与农村信贷合作中,信贷机构与保险公司并没有真正形成长久的合作关系。信贷机构和保险机构仍各自为政,农村金融市场上农业保险与农业信贷在产品的设计和供应上仍难匹配,农业保险为农业信贷提供的风险保障作用有限,保险公司很少根据农村信贷产品设计农业保险品种,保险服务对防范和化解农村信贷风险的作用小。信贷机构也没有将保险业务当做规避风险的一种手段,而是将保险作为自身发展所需的途径之一。农业保险发展滞后又限制了其对农村信贷的支持,他们需要积极协作以保证新机制的稳定性[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