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水平
一、研究内容
在国内,微课程的研究还不长,很多的学者都在微课程的概念、意义、特点等方面进行钻研,他们在微课程设计方面以及应用方面的讨论还比较少,下面让我们从微课程的几个方面进行论述,比如含义与特征,设计与开发,应用的领域。
微课程的含义与特征
到现在为止很多的学者对微课程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也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定论,但他们通过对微课程的分析和钻研,他们的核心概念还是比较一致的。
教授胡铁生首先提出了微课程的概念,在他看来,微课程的要求要按照新课程标准来要求,把教学里用到的视频作为载体,来反应教师们关于某一个知识点或某一章节进行的教学资源的组合,这些部分成为了微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另一位教授焦建利看来,微课程的教学视频的目标是解释知识点,表现形式是短小精炼,目的是学习应用或者教学应用。在另外一位教授黎加厚教看来,微课程的含义是时间很短,尽量在十分钟以内,还要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的内容也要偏少,统一解释某一个问题,他还认为微课程和微视频不等价,必须要和学习的过程结合在一起,才算的是微课程,要不然这个视频也就只是一个学习的资料而已。
从上面的内容不难理解,微课程在整个教学系统应保证其完整性,而不是在教学时当作孤立的点来看。它应该是在教学环节中把一个知识点当作围绕的中心点进行教学活动,而不是简单的把截屏用在教学中的传统课堂,微课程应用在课堂教学时,是由下面几种因素构成的,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二要有可行的教学策略,三要有师生互动环节,四要能充分使用教学资源,如果做到上面的内容,然后在将上面内容经过凝练、提取和融合的过程,所形成的短视频就是微课程
在国内的李玉平教授看来,微课程制作的视频的时间应该在五分钟左右,并且里面包括文字,音乐以及背景。这样在学者比较繁忙的生活中利用闲暇时间来关注这样生动活泼,短小精炼的视频。让他们在五分钟内去学习,三百秒内去思考。
通过以上的描述,我们可以轻易地知道微课程拥有两个比较明显的特征,第一个是微课程的呈现方式是视频;第二个是要把微课程中的微字表现出来,这个微字是很小的意思,能让那些爱好学习的人无时无刻用哪种方式学习的人都可以借用电子设备来学习;微字一词就是微课程的重要内容,我们可以通过四个方面进行解读:第一个方面是教学的内容要少,每次只对一个知识点或者一个问题进行解释;第二个方面是微课程的时间要尽量短,尽量控制在三分钟到八分钟以内,这样时间的视频可以让学生们充分学到很多东西;第三个方面是微课程视频内容要比较生动,比较有趣趣,学生的注意力能很容易也很快被这种形式吸引;第四个方面是微课程有清晰的讲授脉络,能快速地表达主题,而且结论总结不啰嗦。
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随着当今网络的发展,微课程已经成为新兴的学习方式,然而高品质的微课程才能让学生对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得到满足,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也有帮助,而且可以显著提高老师的专业素养和增强老师的专业能力。因此,怎样制作高品质的微课程是现在问题的重中之重。
通过数据分析可知,关于微课程制作的文章虽然有12篇,但占总篇较少,只有18.8%。胡铁生在我国开发和建立了微课程的资源库,他客观地将微课程的开发大体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将现有的经典视频案例进行改造加工成微课程;第二种是就是自己通过正确的选题,列出可行的教学计划,展开实际的教学环节,编写视频字幕等综合其他资源以后而创立的微课程,这种微课程属于自己原创。而有的学者针对第一种形式,认为改造加工就是将原有的视频案例分解成许多个微课程。而有的学者却认为微课程的创作是由许多有特色的细节构成的,这些细节是通过深入的观察和认真地思考提炼出来的,然后进过策略的制定将这些有亮点的细节编排成故事后,再进行后期的制作,就完成了微课程的制作;在梁乐明教授看来,通过将对国内外较优秀的微课程的设计制作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如何建立可以提高学习效率的微课程设计模式,这一模式是由前期数据的分析、微课程要素的内容及表达和结束后的评价与建议反馈等环节组成,这种模式可以作为我们以后制作高质量微课程的参考标准;黄建军教授也提出了微课程应用在教学中是如何设计的,它包括选题的制定、时间的安排、教学过程的设计、资源的整合和语言的选用等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