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中的很多因素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优化治理,才能为高质量的披露提供物质基础、才能减少财务舞弊事件发生,另外,为企业财务信息使用者在做出决定时提供有用的信息等。
(二)研究内容
本文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出发,对年度报告、附注中涉及的内部控制披露信息进行研究,采用实证分析结合理论分析的方法论,得出结论之后提出相关研究的政策性意见。主要思路如下:
基于研究框架图,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点出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意义及创新点,论文结构及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主要内容为国内外有关本课题的相关研究以及相应的结论、观点,提出了本文的研究问题
第三部分是理论分析,主要阐述课题研究的基本概念,对委托代理理论阐述,为实证研究奠定基础。
第四部分是实证分析,是全文的点睛之笔。首先提出研究假设;其次介绍论文选取的变量(解释和被解释变量),收集数据之后建立模型,利用 EXCEL 2010和EVIEWS 8。0将数据模型化,最终得出数据分析结论,验证原假设。
第五部分是结论与政策性意见,根据分析结果,归纳了本文的研究的结论和政策性意见。
本文的研究框架图如下所示:
图1。1研究框架图
二、文献述评
(一)国外研究
三、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相关理论分析
(一)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Corporate Governance”—公司治理是20世纪后的新思想,赋予了公司治理最初的定义,公司治理就是对公司的人员、资产和信息进行管理。后来,公司治理的范围不断扩大,更为细化,其定义有了新一层次的概念:公司治理是投资者对经营者(主要是董事长和总经理)进行监督与制衡,它通过制定相关制度、规范和章程,清楚地把二者界定开来,而股东大会是最高的权利机构,尤其是对于上市公司而言。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指一个公司对公司的有关情况进行披露,它是企业信息源的源泉,外部信息使用者不能直接参与公司的管理和决策,其主要途径就是通过公司定期或不定期发布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报告而间接对投资单位进行决策管理,信息披露的内容愈加详尽具体就会让外部信息使用者更加了解公司的具体情况。
(二)相关理论基础
1、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认为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应该要相互独立,该理论深入研究企业内部信息不对称和激励问题。从本课题研究角度,委托者指的就是企业的所有者,由于他们收到了外部客观条件的约束,使得他们无法或难以直接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只能委托管理者(代理人)来进行经营,也就是说:当代理人执行受托使命时,可能会对委托者的利益带来损害,即产生委托代理问题。委托代理理论认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有效的解决措施,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充分、完善会带来极大的益处,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公司内部控制执行效率,改善现代企业管理,避免对公司财务虚假或不认真披露的现象出现,另外一个方面,这会为外部信息使用者带来福音,让他们能够同过披露对公司的决策有了更多的宏观和微观的把控,从而做出更加科学有效的决策,这是从侧面保护了所有者的权益。文献综述
2、信息不对称理论
信息不对称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在面对错综复杂的信息杂糅的交易市场上,能够收集到信息并将其用之有道的人员才能在市场中占据优势地位,反之,无法获取信息或者没能将收集到的信息发挥应有的效用的人员必定是处在劣势地位,这种信息占有量分布不均的现象就称为信息不对称。由于这种信息分布不均,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接踵而至。内部控制信息是信息细化种类当中的一种,是关乎特定人群的重要信息,信息不对称现象同样存在于其之中,外部信息使用者往往掌握的信息较少甚至缺乏,是他们处于被动地位,而如果对内部控制信息进行披露得越详细,将能降低公司内部人员隐瞒其“重要”信息的机率,所以要建立健全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完善其披露信息的具体内容等有效措施就可以削弱管理层的信息“垄断”地位,改变外部信息使用者的信息“匮乏”地位。所以,投资者在选择被投资单位时,应该考究其历年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质量状况后才能慎重地进行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