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船舶机舱锅炉PLC控制流程图 18
3.3 小结 19
第四章船舶机舱锅炉控制系统设计 21
4.1 PLC硬件选型 21
4.2 PLC程序运行调试 22
4.3 人机界面 27
4.4 设计时遇到的问题 28
结 论 30
致谢 31
参考文献 32
第一章绪论
1.1 船舶机舱锅炉自动控制的发展背景
伴随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增长,船舶在商业运输等方面的作用越发重要。海洋占了整个地球面积的70%,开发丰富的海洋资源,就必须依托成熟的船舶技术。我国拥有庞大的领海,以及以长江和黄河流域为主,大片河流湖泊组成的水上运输网络。因此对船舶的需求非常巨大。锅炉是船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为船舶提供蒸汽。
早期的船舶主要使用传统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继电器—接触器控制就是使用若干电器元件用导线连接来实现控制目的,因而其有许多缺点:由于其线路繁杂,系统稳定性差,体积大,耗电多,寿命短,工作时易发生故障,不易诊断故障类型和消除故障。随后出现单片机控制,单片机虽然和传统继电器-接触器相比有着结构简单,成本低,体积小,控制能力强,使用灵活等优点,但单片机抗干扰能力差,故障率高且不易维护,开发周期长。现在船舶锅炉控制系统已经发展到使用PLC控制系统,PLC有较强的适应性,结构不复杂,故障率低,便于维护,开发时间短,可靠性更高,抗干扰能力非常好。
美国是世界上最先研制出PLC的国家,1969年,第一台可编程序控制器产生。PLC刚出现的时候,结构十分简单,适用性也不强,能够实现的控制功能也只有计数、顺序计算、定时等,是拿来替代继电器控制的。然后在电子技术的大力发展下和愈加复杂的工业控制需求面前,越来越多的新科技被运用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中,这让PLC的功能不再单一,也有比以前更好的适应性,能够满足大多数生产需求。
1980年以后,可编程序控制器在工业生产控制的运用越来越多,微处理器的加入,使得可编程序控制器快速成长,更加成熟,开始慢慢被大众接受。通信功能则是PLC的另一大特点。以前使用继电器控制时,如果发生故障,操作人员无法第一时间得知发生故障的地方,只能断电后,依次检查线路和电器元件,这样不但耗费了时间,工作效率也不高,而且操作人员的安全得不到很好的保护。现在,PLC与计算机相连,操作人员可以随时监测生产过程,通过改变程序改良生产过程,发生故障时,操作人员可以第一时间发现并排除,不但安全性提高了,还提高了生产效率。
20世纪90年代,PLC已经大量应用于工业生产,其良好的可靠性,小体积,重量轻,低能耗使它在工业生产中备受青睐。工控编程语言IEC61131-1的正式颁布,让可编程序控制器开始了又一次高速发展,在此之前,虽然都在使用PLC,但是其编程语言结构不同,组成结构上也有很大差异,输入输出模块互不相通,甚至连电源型号都不一样。所以,大部分开发商开发的PLC都互不兼容,这对PLC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很大制约,IEC61131-1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推动了PLC的进一步发展,各大厂商都将它作为一个标准去制造PLC,这样就不会出现无法兼容的问题。至此,PLC在生产过程控制中奠定了自己的地位,全方位提高了PLC的应用范围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