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2
引言
1929年弗莱明发现青霉素,1941年弗洛里、钱恩和希特利等利用青霉素粗制品成功治疗了感染性疾病[1],使人类进入了抗生素时代。然而,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耐药性问题日趋严重[2],从此人类便开始了与细菌耐药性的斗争。例如,伴随着青霉素使用的越来越普遍,耐青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迅速增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半合成甲氧西林研制成功,有效地治疗了上述耐药菌株的感染。但不久之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又出现了,使这种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又再次爆发起来,然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很快就被万古霉素的成功研制给扼杀了。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又相继发现了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3]。文献综述
抗菌药物由于其使用的普遍导致临床上出现了大范围的选择性压力,这是细菌耐药性产生的重要原因。当前新型抗菌药物的研发速度远远低于细菌耐药性的增长速度所以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人类很有可能面临无药可用的窘境[4]。目前,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甚至新型抗菌药的耐药现象日益严重,给国际公共卫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5]。
细菌产生耐药性的主要机制之一是由于产生了β-内酰胺酶[6]。目前,β-内酰胺酶被定义为是细菌产生的可水解含有β-内酰胺环的抗生素的酶[7]。它们通过水解或非水解方式破坏进入菌体内的β-内酰胺类药物,导致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失活[8]。β-内酰胺酶产生菌大范围地涉及到了许多医院内感染和社区获得性感染,在各种耐药机制中占了非常大的比例。
由于病原菌对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耐药水平的提高,人类迫切希望研制出更多的疗效更为显著的新型抗菌药物,而寻找新的药物筛选源是人们获得新的抗菌药物的前提。最近的研究表明,内生真菌的代谢产物中存在着抑菌活性化合物[9],其中的有些还是新化合物。内生真菌指那些生活史中某一阶段生活在植物组织中而不对宿主植物造成伤害的真菌。近几年研究统计指出从土壤微生物中发现新活性化合物的比例为38%,远远低于内生真菌的51%[10,13]。因此,内生真菌作为一种新的药物筛选源具有很大的潜力,近年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目前对内生真菌的研究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有关内生真菌抑制携带β-内酰胺酶基因的细菌菌株的研究还鲜有报道。来!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一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一株纯化的内生真菌,由本课题组前期分离获得,保藏于江苏师范大学江苏省药食植物植物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点。
1.2仪器
SW-CJ-1F超净工作台(苏州安泰空气技术有限公司),BMJ-250霉菌培养箱(上海博迅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DNP-9052恒温培养箱(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SHZ-D(III)旋转蒸发仪、真空泵(巩义市予华仪器有限责任公司),通风橱(上海提奥实验设备有限公司),LNG-T98离心冷冻浓缩仪(太仓市华美生化仪器厂),TCYQ恒温摇床(太仓市实验设备厂),LDZX-50KBS高压灭菌锅(上海申安医疗器械厂),85-2型磁力搅拌器(上海司乐仪器厂),酶标仪,BT-124S电子天平(北京赛多利斯仪器系统有限公司),中国TCL冰箱
1.3试剂与培养基
1.3.1试剂
无水乙醇、二甲基亚砜(DMSO)、氨苄青霉素(AMP)、卡那霉素(KAN)、庆大霉素(GM)、pH试纸
1.3.2培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