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小斑病是玉米产区的重要病害之一,不仅在全世界范围是这种情况,在中国也不例外。我国南方或者温暖潮湿的地区如福建、广东、浙江发生比较严重,一般都会造成15%~20%的减产,减产严重时甚至颗粒无收[1]。玉米小斑病病原为Bipolaris maydis( Nisikado et Miyake) Shoeml称玉蜀黍平脐蠕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异名有Helminthosporium maydis Nisikadoet Miyake、Drechslera maydis(Nisikado et Miyake) Subram.&Jain[2]。有性态物Cochliobolus heterostrophus(Drechsler)Drechsler称异旋孢腔菌,异名是Ophiobolus heterostrophus Drechsler。它是由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长蠕孢菌侵染所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寄主是玉米[3]。论文网

玉米小斑病是玉米比较重要的病害之一,在我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都有普遍的发生,并且有较大的影响,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玉米小斑病又称玉米斑点病,是全世界范围内玉米上普遍发生的真菌性病害。一般,玉米小斑病最初发病于田间植株的下部叶片上。褐色半透明的水渍状小斑会先出现在下部叶片上,然后随着玉米生长期向上慢慢蔓延,在玉米抽穗时表现的最严重,病斑扩大后,呈现为黄褐色的纺锤形或者近黄褐色的椭圆形,发病十分严重的时候,后期叶片甚至会枯萎死亡[4]。20世纪60年代,在我国河北石家庄和湖北宜昌,玉米小斑病曾经大规模的爆发,导致石家庄、宜昌两地的玉米大幅度减产,给当地的玉米种植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由此引起我国乃至全世界玉米育种家的重视。20世纪70年代后,由于我国大力推广了一些抗病的玉米品种,才基本控制了玉米小斑病在我国的发病的病情[5]。2003年和2004年,河北南部、山东、河南以及安徽北部玉米区小斑病发生较重。在多数承担国家和省玉米区域试验的站点,许多参试品种发病非常严重。调查也表明,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的田间病斑类型发生变异,可能预示部分地区小斑病病菌已发生生理小种变异,目前正在开展小斑病病菌小种变化的检测工作[6]。

目前,杀菌剂对玉米小斑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已有些报道,张立军等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5种杀菌剂对安徽省玉米小斑病菌的室内毒力,发现病菌菌丝对不同杀菌剂的敏感性存在明显的差异[7]。选育抗(耐)病新品种比较困难,浪费时间,消耗较多的人力,而且防治的效果不显著。因此,我们对于玉米小斑病的防治还是采用化学药剂防治为主[8]。

戊菌唑是一种高效、低毒、广谱的三唑类杀菌剂。戊唑醇(tebuconazol)是一种羟乙基三唑衍生物,属于三唑类内吸性杀菌剂,最先是由德国拜耳公司于1986年开发的一种高效、低毒杀菌剂。 戊唑醇也可以作为叶面喷雾剂和种子处理剂来使用,戊菌唑杀菌谱广、活性高、持效期长、对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等许多作物安全。 主要用来防治小麦、花生、蔬菜、香蕉、苹果、梨等作物上的多种真菌病害;一般对白粉菌属、柄锈菌属、喙孢属、核腔菌属和壳针孢属引起的病害均能有效地进行防治。目前全球的生产能力约1。5万吨左右,并已在全球50多个国家和65种作物上取得登记并得到广泛应用[9]。 戊菌唑是兼具保护、治疗和铲除作用的内吸性杀菌剂,是甾醇脱甲基化抑制剂,作物根、茎、叶等组织可以吸收戊菌唑并向上传导, 通过室内活性测定和田间药效实验的结果表明,戊菌唑对葡萄白腐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10]。       

叶菌唑为一种新型、广谱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作用机理与特点麦角甾醇生物合成中C-14脱甲基化酶抑制剂[11]。虽然作用机理与其他三唑类杀菌剂一样,但活性谱则差别较大。两种异构体都有杀菌活性,但顺式活性高于反式。叶菌唑的杀真菌谱非常广泛,且活性极佳。叶菌唑田间施用对谷类作物壳针孢、镰孢霉和柄锈菌植病有卓越效果。叶菌唑对土壤无不利影响,在茎叶部分发生作用,以达到防治效果。叶菌唑同传统杀茵剂相比,剂量极低而防治谷类植病范围却很广。

上一篇:跳虫的宏条形码技术应用初探
下一篇:环氟菌胺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研究

外源ABA对玉米幼苗抗旱性的影响

烷基间苯二酚对家蚕致病...

玉米COBRA基因家族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农杆菌转染抗病基因玉米的组培筛选

玉米SBP-box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分析

草莓灰霉病菌对多菌灵的耐药性分析

生长素缓解玉米镉毒害的研究

新課改下小學语文洧效阅...

安康汉江网讯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网络语言“XX体”研究

LiMn1-xFexPO4正极材料合成及充放电性能研究

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研究进展【7972字】

ASP.net+sqlserver企业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麦秸秆还田和沼液灌溉对...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