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高等院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社会体育专业是一门新兴学科,目前,尚处于一种初级阶段,许多体育院校社会体育专业在办学目标、课程设置上与体育教育专业相似,人才培养针对性不强,专业特色不够鲜明。自上个世纪末以来,我国的一些体育院校(如广州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等)就已经设置了社会体育本科专业,。但由于办学时间不长,经验不足,在课程设置上,依然没有摆脱体育教育专业模式。在培养目标方面,没有根据社会对体育人才需求设定培养目标,据有关资料显示,大多数社会体育专业都比较注重社会体育指导、群众性体育的组织等内容,以从事、管理社会体育事业为主要目标。目标的定位不准确,导致人才培养不符合社会需求。目前,许多体育院校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难以适应社会体育市场需求,导致专业设置与人才需求不对等,造成人才培养的浪费。在课程设置方面,许多体育院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都是在原体育教育专业基础上略加改动,内容陈旧、门类单一、选修课的门类较少,前瞻性课程缺乏,专业方向不明显,课程的整合不够科学,导致课程设置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造成课程设置与社会发展相脱节问题比较突出。还有,在培养方法方面,受传统体育教学观念的影响,一些社会体育专业将教学重点,依旧放在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上,学生虽然掌握运动技术,但是,却不懂得怎样去教别人。单一的教法, 难以突出人才培养的特色,这不仅束缚了学生的能力和育人素质,还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致使人才培养以社会需求脱轨,既不利于群众体育事业发展,也影响了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
3。3 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3。3。1 专业培养目标缺乏院校特色,人才培养规格不完善
专业培养目标直接影响着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的规格,人才培养模式、发展方向等详细的内容。要想促进社会体育专业不断发展,专业培养目标必须明确。当前,在制定专业培养目标时,许多高等院校的没有充分利用自身有利资源,在制定专业培养目标上,缺乏设备基础支持,最终导致有的专业人才需求饱和。人才培养的规格主要指结合教学现有条件,制定人才培养目标,规划适合人才培养的具体教学内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教学内容的设置,既包含基础知识内容,也包含技能素质,同时,还包含相关的管理经营的训练等,由于国内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注重基础知和技能素养的培养,普遍存在发展中求稳的状态,然而,这种培养模式,严重造成专业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现象,人才培养规格不完善的缺陷,背离了以社会需求为目的培养目标。
3。3。2 课程设置不合理,人才培养的分布不平衡 文献综述
与国外社会体育专业相比,国内的社会体育专业发展时间短,在课程设置上相对宽松,人才培养模式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这充分显示当前社会体育专业缺乏有效的长远规划,要培养复合型人才,课程设置必须科学合理,因此,我们必须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详细的课程内容,从落实人才培养入手,制定科学合理的上课时间和教学范围,制定整体规划,确保人才培养模式正常运作。社会体育专业从创建到发展,人才市场供需失衡问题一直比较严重。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令人担忧,可以说,就业问题,一直是学生毕业后最明显的问题,虽然许多高等院校都开设了社会体育专业,但是,一方面就业难现象比较严重,另一方面,相关的人才一直处于稀缺状态。导致这一现象因素有许多种,入学和就业渠道不通畅,是一个比较突出的因素。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是人才的培养分布不平衡。7 0%社会体育专业的人才,都出自华南、华中和华东地区,所以,就业质量不高,就业率底一直困惑着当前的社会体育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