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涉及两个实验:一是偏振干涉消光星冕成像,二是漩涡星冕成像。实验的器材与光路,及实验原理的分析都会在本章中仔细介绍。
1.3研究意义
用传统望远镜对太阳系外行星进行探测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传统的望远镜系统由于存在像差与色差,且受限于极限分辨率(极限分辨率与入射光瞳直径有关,入射光瞳直径越大,极限分辨率越高),使得无穷远过来的两束光线的夹角不能过小;其次,最终的图像都是用人眼或探测器观察的,由于光波的频率非常高,人眼或探测器观察到的实际是光波在时间上一平均光强度,所以只有光强对比度在一定范围内的两个物点才能分辨开来,一但其中某个物点的光强大大弱于另一个物点,则较弱光强的一方会淹没在另一方的强光中。这种光强悬殊的物点又会反作用于望远镜的角分辨率:即为了对那个光强较弱的物点成像,两个物点对望远镜的夹角必须扩大。这些问题对太阳系外的类地行星的观察无疑是十分不利的。文献综述
本论文专门提出了两种解决方案。第一种是偏振干涉消光星冕成像,第二种是漩涡星冕成像。这两种方案的核心思想都是尽量消除恒星的光强,尽量保存系外类地行星的光强,从而提高成像的对比度,在一定程序上提高角分辨率。偏振技术的引入,最大的优势在于,所采用的光学器件都是普通的大小普通的器件特性,不需要入瞳直径特别大来提高极限分辨率,就可以达到提高极限分辨率、提高图像对比度的目的。而漩涡星冕仪最大的特点是在物镜后焦面上对相位的特殊调制,产生了一个相位不确定中心点,从光强上看,则有一个圆形的中央消光区域。这个消光区域对恒星光强的抵制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从而也产生高对比度的图像。这种高对比度是普通的望远镜所不能达到的。
关于这两种方案的可行性。偏振干涉消光星冕成像的光路中需要普通孔径的透镜(25mm、75mm、125mm、200mm)、4片偏振片、分束镜、半波片、平面反射镜、CCD相机;漩涡星冕成像的光路中需要普通孔径的透镜(包括焦距25mm、125mm、200mm)、分束镜、平面反射镜、孔径光阑、CCD相机、螺旋相位板。所有以上罗列的器件都是普通器件,实验室中容易获取,因此可以进行实际的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