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核心概念界定
(1) 中段小学生
以我国小学阶段六年制的学习年限为例,一般来说,我们将小学一年级和二年级称为低段,三年级和四年级称为中段,五年级和六年级称为高段。在本研究中,将针对中段年级小学生即三、四年级的小学生展开。
(2) 心理健康85205
虽然人们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和研究己有半个多世纪,但是对于什么是心理健康,至今学术界尚无一个公认的定义。第三届国际卫生大会(1946年)把心理健康定义为:“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及情感上与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世界卫生组织(WHO)把心理健康定义为:“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心理疾病或变态,不仅指个体社会生活适应良好,还指人格的完善和心理潜能的充分发挥,即在一定客观条件下将个人心境发挥到最佳状态。”《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本身及环境许可的范围内所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但不是指十全十美的绝对状态。” 台湾学者黄坚厚教授认为:“心理健康有四条标准乐于工作,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对自身具有适当的了解,与现实环境有良好的接触。”尽管这些研究者对心理健康有着不同的解释,但实质上有共同点,即心理健康不仅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来自个体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和谐。
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不同,它没有比较精确的、便于度量的指标,它是一种系统的复杂的状态。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不同的研究者根据不同的理论及标准有不同的观点。通观学者们对心理健康标准的各种看法,可以发现不少共同之处,从中可以总结出心理健康的标准:①智力发展正常。②情绪稳定、心境乐观。③意志健全、行为协调。④完整统一的人格。⑥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⑦适度的反应能力。⑧心理特点与实际年龄相符。⑨积极的自我概念。
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处于发展阶段,各个方面都未成熟,对于他们,以上所述的心理健康的标准并不完全适合,必须具有一套独立的标准。 杭州师范大学郑莉君教授根据各方面的研究结果,归纳总结,较为详细地提出了有关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本研究主要参考了她提出的观点,认为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
①智力正常。主要指小学生有良好的观察力、稳定的注意力、较强的记忆能力,在学习中体现出较丰富的想象力和分析思考能力,在探索事物的过程中感到快乐。小学生是智力发展的重要时期,智力发展正常,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心理条件和基本保证,也是衡量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
②有积极健康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心理健康的孩子,乐观向上,积极进取。虽然也会有悲哀、困惑、失败、挫折等消极情绪出现,但能及时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以适应各种不同的社会环境。
③有较强的意志品质。小学生的意志力主要体现在学习中不怕困难,有一定的学习目标和计划,能够坚持做事。在活动中不一意孤行,能根据条件的改变调整自己的活动,在遵守纪律方面有一定的自制力。
④人际关系和谐。乐于与他人交往而且拥有积极、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做到真诚坦率地和同学、教师、家长相处,从而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并建立起融洽的人际关系。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并能在活动中感到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