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班级的管理不是部分同学的表现优秀,就可以说是班级管理优秀的班级,而是在于全班的同学都在班级管理中表现优秀才能说班级的管理优秀。班级管理的不可忽视整体性。
(4)班级管理的合作性原理
班级的管理不是靠一个两个人的能力就可以解决问题的,而是靠全体同学朝着同一
个班级管理的目标而努力的时候,班级管理的目的才可以达成。在班级管理中,除了大家的一致努力,在努力过程中的互帮互助,也就是在班级管理中的自我管理和他人管理的相互结合,才可以更好的推动班级管理的进行。
3 研究现状
3。1 国外有关班级管理的研究
班级授课制又称课堂教学,最早由夸美纽斯提出来,后来由赫尔巴特和凯洛夫最终完善这一个理论。当班级授课制提出的时候,“班级”这个词也随之而来,出现了班级。
国外的班级管理内容(1)制定班级编制的标准(2)分班的依据和座次安排(3)任课教师和班级教师(4)教师的基本职责
美国学者詹森(L。V。Johnson)等人认为:“班级管理是建立和维持班级团体,以达成教育目标的历程。” 美国学者艾默(E。T。Emmer)则将班级管理视为:“教师一连串的行为和活动,主要在培养学生班级活动的参与感与合作性,其范围包括了安排物理环境、建立和维持班级秩序、督导学生进步情形、处理学生偏差行为、培养学生工作责任感及引导学生学习。”
国外的研究出了定义之外,还有研究管理形式的,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1) 科任制 科任制是每名教师专门担任学科的教学,这种办法有助于教师深入研究某一科目或某几个科目的知识和教学,但是很难保证各科教学内容的统一性、一贯性和联系性。如美国小学高年级至今实行科任制。
(2) 包班制 包班制是一个班级分配一位教师管理这个班级,同时要承担所在班级的其他课程的教学任务。优点是对学生有更好的了解,也有助于各个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学习整合,但是难度较大而且很难有某个领域的深入发现。日本小学采用包班制,并由一年级包到六年级。
(3) 跟班制 跟班制是学生升级后,原任课教师任然教这个班。日本高中在科任制的前提下会采取跟班制,可以更好的了解所教的学生群体的特点,并能够更好的选择适应他们的教学方式。
(4) 学年更新制 学年更新制是在一个班每新学年更换任课的教师。其缺点是缺乏,学科之间的联系性。
(5) 小队教学 小队由两名或者两名以上在教学上配合默契的教师组成,教师分工协作,共同负责一个班级的教学,以满足学生的特殊教学要求。美国的一些小学中,小队教学应用比较广泛。
(6) 二重进度制 二重进度制是取代包班制的一种半分科任制。在美国小学中有一定的市场,他们的做法是在学习日中,用于基本学科教育的那部分时间将学生匀质的聚集在一起,学习日中用于其他学科教学的时间将学生异质地聚集在一起。
3。2 国内有关班级管理的研究
目前,我国有关班级管理的研究趋向多样化:一是,提倡自主管理;二是,阐述班级管理涵义;三是,策略方法的研究:郭颖在研究中提到:(1)班主任应该用科学的态度去化解问题;(2)主动和学生沟通,营造良好的班风。 张雪英的研究表明:(1)培养班干部,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2)互相沟通,增强班级互助力;(3)树立良好班风,感受班级亲和力。还有其他的一些学者,在自己的研究中提出:(1)班主任不仅要有较高文化底蕴,还要有至高的思想道德素质;(2)班主任不仅要对学生要有爱心、耐心,还要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和应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