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媒体报道的影响,2011年起关于《开明国语课本》的研究逐年增多。如最早2011年5月,贺绍栋基于对《开明国语课本》的文本分析,研究此套教科书的价值取向。研究结果得出此套教科书外在价值和内在价值取向上的优势 [2]。同年8月,刘玉梅《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材中》以《开明国语课本》为蓝本就坚持儿童本位,常识教育和真实教育、审美教育三方面进行了探析[3]。此后的研究千篇一律,基本都以“儿童本位”或传统文化为出发点进行研究。大部分是理论研究的结果,缺少实证研究。其中牟奕蒙关于《两套小学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教育要素的对比研究》相对突出,采用计量研究的方法比较《开明国语课本》与《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较为深入的分析出了《开明国语课本》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优势[4]。到了2013年,关于《开明国语课本》的研究进入热潮,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商金林另辟蹊径,从文体角度,通过文本分析法分析《开明国语课本》的课文内容[5]。高歌同样选择文本分析法进行研究,从语言特点及语言价值观的角度分析《开明国语课本》,超越了狭隘的结构主义语言观,揭示了《开明国语课本》文质结合的特质和规律,对现行语文教材的改革提供了价值观方面的支撑[6]。2014年,研究进入低潮,2015年《开明国语课本》的研究又掀起一股关于教材中插图研究的热潮。如:徐莹、吴小鸥的《<开明国语课本>插图中身体现象的研究》和《本体契合:<开明国语课本>插图的“儿童相”》以及沈迪的《开明国语课本插图设计研究》。2016年起,《开明国语课本》的研究开始关注课文组合的角度,但未有深入的探析。如:王燕娜《<开明国语课本>的价值分析与思考》中的显性价值分析中提到了单元组合和图文并茂的编排形式[7]。贾雪、王磊《从<开明国语课本>的编制特点看新教材建设的思路》中提到了“单元+练习”模式[8]。两者都没有具体说明,缺乏实证研究。《开明国语课本》的研究大部分以2005年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删减过的上下两册《开明国语课本》为蓝本,此类研究只能管中窥豹、以蠡测海。90827
从我国上述已有的关于《开明国语课本》的探析中可见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大量研究基于《开明国语课本》 分析儿童思维和教材的选编,此类研究大多以理论为主,缺乏科学的计量学分析。除此以外,已有研究对课文要素分析也比较单一,仅《开明国语课本》的插图这一要素研究得较为深入,其他要素的研究寥寥无几且泛泛而谈。如《开明国语课本》的体式和练习这两个要素:体式这一要素未做过任何研究,仅于商金林《小学语文教材的经典:叶圣陶编<开明国语课本>》一文中提到“体式”一词。练习这一要素较体式这一要素的研究稍多,但研究不够深入、科学,仅研究出显而易见的特点,即练习系统采用单元练习的模式。
[1]孙曙。原罪还是替罪羊?——民国教材热卖背后的语文教材批判史[N]。观察,2012,(02)
[2]贺绍栋。“开明国语课本热”’之冷思考——基于对《开明国语课本》的文本分析[J]。教育经纬,2011,(05)
[3] 刘玉梅。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材[J]。编辑之友,2011,(08)
[4] 牟奕蒙。两套小学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教育要素的比较研究[D]。学士论文。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6
[5] 商金林。小学语文教材的经典:叶圣陶编《开明国语课本》[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