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就业目的地选择的研究对高校毕业生而言,就业地区选择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地理位置较好的大城市,往往就业机遇更多,就业平台较好,同时也意着更大的就业挑战。而经济相对落后的小城市,其生活模式更加安逸稳定,但生活质量相对偏低,发展机会也相对较少。因此,大学生在就业目的地选择上可能存在较大差别,有关就业地选择的研究主要在以下几方面。36647
1.就业地选择倾向
Kivinen等(2000)研究发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会对高校毕业生进行就业地选择产生直接影响。岳昌君(2011)利用Mlogit回归模型,对2009年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多数大学毕业生为不动者(包括省内流动),这是我国传统文化、独生子女政策与家庭经济条件等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流动群体主要表现为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迁移到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就业。相关研究认为造成高校毕业生流动的主要因素是地区间收入差距。家庭社会经济背景也是毕业生流动的原因之一,女性、独生子女及家庭社会关系多的毕业生流动意愿相对较小。路平(2013)对2005-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发现大学生偏好在大中型城市与沿海地区就业,这一结果是我国区域间收入差距导致的。高收入地区具备的就业优势吸引了大量高校毕业生,同时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使劳动力的流动成本大大增加,这会导致毕业生首次就业时选择向大城市流动。朱迪(2015)研究2013年与2014年全国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数据发现,2013年到2014年高校应届毕业生的期望就业地由一线城市变为发达地区二线城市,一定程度上证实大学毕业生就业流向倾向于“逃离北上广”,在二线城市工作的毕业生获得更高的就业满意度,高昂的生活成本可能是造成大学生“逃离北上广”的重要原因。论文网
2.个人特征与大学生就业地选择
Parsad和Gray(2005)分析美国大学生的州际流动特征,研究发现大学生的流动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男大学生相对于女大学生有更明显的流动倾向。张抗私和王振波(2013)指出,高校毕业生就业地的选择,受到性别、学历、专业和生源地的共同影响,经济发达的大城市更吸引男生就业,而女生对中小城市和农村的接受度相对较高,同时,高校毕业生更倾向于回到生源地工作,学历与就业地选择存在正向作用关系,高学历意着选择规模更大的城市作为就业地,此外,不同专业往往决定大学生选择就业地的规模,但不会对是否到农村就业产生显著的影响。
3.家庭社会经济背景
马莉萍、潘昆峰(2013)主要研究全国高校毕业生在进行就业地选择时,受到其生源地与高校所在地影响的可能性与程度,在控制地区教学质量与经济发达程度的情况下,使用条件Logit模型,对2009年全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统计数据进行剖析。研究发现,生源地对高校毕业生选择就业地的影响程度更大,高校毕业生相对来说更愿意选择生源地作为就业地,毕业生留在高校所在地就业的可能性也较大。从学历层面来看,受教育水平更高的“211”、“985”大学生和研究生群体,更倾向于留在就学地区工作。何仲禹和翟国方(2015)从个体属性因素、意识观念和地区客观条件因素三个方面综合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地选择的影响因素。个人属性因素方面,一、二线城市成为大学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地,但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也存在差别,来自一线城市的大学生主要劳动力市场仍为一线城市,而来自三线城市的大学生的就业市场则为一、二、三线城市。高校毕业生的个人价值理念也影响就业地的选择,大学生普遍认为个人价值需要在等级高、经济发达的大规模现代化城市得到实现,对未来物质生活的高要求使他们更倾向于流动到发达的一、二线城市。此外,家庭因素和未来发展机遇也对就业城市的选择产生影响,生源地为一线城市的大学生,相对更重视家庭因素,而来自非一线城市的大学生则更重视职业发展空间。
- 上一篇:90后员工入职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 下一篇:劳动力市场的分割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
-
-
-
-
-
-
C++最短路径算法研究和程序设计
g-C3N4光催化剂的制备和光催化性能研究
高警觉工作人群的元情绪...
江苏省某高中学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
中国传统元素在游戏角色...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现代简约美式风格在室内家装中的运用
巴金《激流三部曲》高觉新的悲剧命运
浅析中国古代宗法制度
NFC协议物理层的软件实现+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