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现状时至今日,国外女性主义研究的关注点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早期的许多著作力图追溯妇女受压迫的根源,并且把妇女受压迫的经历和原因作单一理解的倾向,也就是把妇女受压迫普遍化——不管什么情况,妇女总是普遍地受到相同的性别压迫。当前女性主义学术研究反映出来越来越多的复杂的妇女生活状况,当第三世界妇女以自己的经历对普遍性的模式挑战时,各种思潮也促使女权主义学者发展更复杂的理论框架来分析妇女所经历的复杂历史和现实。从70年代起,社会性别一直是西方女性主义的关注点,这种关注也影响了我国妇女研究的理论发展方向。44852
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初论文网,这个阶段是对西方理论的初步介绍,中国理论家的理论作品还处在酝酿准备阶段;第二个阶段是1988、1989年,这个阶段主要是西方经典女性主义作品的译介,而以李小江为代表的中国理论工作者也开始了自己对于中国性别问题的思考;第三阶段从1990-1995年,这个阶段翻译著作数量较少,但有特色、有针对性的文章、讲稿被引入,对女作家和女理论家有较大的启示作用;第四个阶段是从1995年之后,世妇会在中国的召开,世界女性主义资源大量、密集地进入中国,具体表现为译介作品的大量出现;学术界的积极应对;社会性别理论的引入以及本土学者积极的理论构建:他们重新解读女性文学作品,运用西方女性主义理论,联系中国本土的实际,建构妇女自己的文学史和文学经典,并试图构建真正的女性诗学。
二、本课题目前的主要研究成果:
新时期的女性文学批评在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影响下,从20世纪80年代对于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翻译介绍,从孟悦、戴锦华、朱虹、李小江等学者对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尝试与探索,到90年代在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的推动下,中国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从自娱自乐到众声喧哗,出现了诸多女性主义文学研究的成果:学术专著就有盛英主编的《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史》、李小江等主编的《性别与中国》、王绯的《女性与阅读期待》、陈顺馨的《中国当代文学的叙事与性别》、康正果的《女权主义与文学》、刘慧英的《走出男权传统的藩篱》、荒林的《新潮女性文学导引》、陈惠芬的《神话的窥破——当代中国女性写作研究》、林树明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林丹娅 的《当代中国女性文学史论》、乔以钢的《中国女性的文学世界》、《低吟高歌——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论》、徐坤的《双调夜行船——九十年代的女性写作》、张岩冰的《女权主义文论》、乔以钢的《多彩的旋律——中国女性文学主题研究》等。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视角研究中国女性文学的论文也层出不穷,壮大了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声势,使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形成了蔚为壮观的热潮,也使在西方影响下的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不断走向深入。
三、本课题的发展趋势:
中国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实践在借鉴西方女性主义文学观念的基础上日臻完善,并在文学界和学术界形成从女性主义出发理解文学、分析文学、评价文学、创作文学的繁荣景象,尽管这一过程也存在着被动接受、理论片面、方式单一等不足之处,却不能抹去中国女性主义文学观念诞生发展、走向成熟的串串足迹。
在女性意识空前彰显、性别研究由边缘向中心迈进的新的社会环境下,中国女性主义文学作家和批评家们在感受女性自觉时,还需要感悟“民族”的自觉,在“女性”的性别目光背后,还应有男女两性和谐平等的深层认识,这才是女性主义的唯一出路。由此而言,女性主义文学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在承认性别差异的基础上使女性获得与男性同等的权利,在未来的社会中,只有女性和男性携手并进,我们的天空才会更为宽广。我们的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和创作实践的研究才具有真正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 上一篇:图式理论与儿童阅读兴趣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 下一篇:《聊斋志异》中女性形象文献综述
-
-
-
-
-
-
-
g-C3N4光催化剂的制备和光催化性能研究
巴金《激流三部曲》高觉新的悲剧命运
C++最短路径算法研究和程序设计
NFC协议物理层的软件实现+文献综述
高警觉工作人群的元情绪...
浅析中国古代宗法制度
江苏省某高中学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
中国传统元素在游戏角色...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现代简约美式风格在室内家装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