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语林》亡佚的原因与六朝小说观念进行比较分析,来探讨六朝“小说”是否具有虚构性。对于《语林》散佚的原因,学术界主要有这样几种说法:部分内容失实;人物品评风气渗透进文学领域;《世说新语》的出现及流行。至于六朝“小说”与虚实的关系问题,学术界的观点分歧较大。不少研究者沿袭鲁迅先生的说法,认为六朝“小说”排斥虚构;而李军均《魏晋六朝小说观念初探》、罗宁《论<殷芸小说>及其反映的六朝小说观念》则认为,虚构意识在六朝小说中已经体现出来。因此,在写作本文时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查阅文献资料: 44897
论文通过考证《语林》轶文,分析其内容是否符合客观事实并且与《世说新语》以及史书的失实现象作比。分析《语林》传播由热转冷的原因及其与部分内容失实之间的关系。《语林》被视为“小说”与内容失实之间的关系。分析《语林》作者及当时读者是否以客观纪实要求本书。
进行《语林》、《世说新语》关于虚实方面的对比,结合六朝小说概念,分析《语林》佚亡的原因,以及六朝小说虚实观的探讨论文网,力求全面深入的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紧密结合《语林》文本,消化吸收相关研究资料,客观地分析、总结其内容的虚实。考察六朝小说概念,就其虚实观进行分析研究。
通过查阅这些资料,我不仅了解论文的论述内容与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而且在论文的框架结构上也有一定的认识。
[1] 裴启撰,周楞伽辑注.《裴启语林》[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8.
[2] 刘义庆撰,余嘉锡笺疏.《世说新语笺疏》[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3]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4]叶刚.《世说新语》纂辑《 语林》旧文考论[J].新乡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9(4).
[5]蒲华军.《 隋书•经籍志》中的小说观念刍议[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8 (8).
[6]李军均.魏晋六朝小说观念初探[J].中文自学指导,2002(5).
[7]林宪亮.也论《语林》之散佚[J].中南大学学报,2010(5).
[8]姜广振.裴启《语林》辑佚成果梳理与评析[J].文艺评论,2012(010).
[9]魏世民.论六朝小说观[J].文艺理论研究,2011(3).
[10]罗宁.《论<殷芸小说>及其反应的六朝小说观念》[J].明清小说研究,2004(1).
- 上一篇:《离骚》的历史意识与现实忧患文献综述
- 下一篇:元杂剧《赵氏孤儿》与豫剧《程婴救孤》文献综述
-
-
-
-
-
-
-
NFC协议物理层的软件实现+文献综述
巴金《激流三部曲》高觉新的悲剧命运
浅析中国古代宗法制度
高警觉工作人群的元情绪...
现代简约美式风格在室内家装中的运用
g-C3N4光催化剂的制备和光催化性能研究
中国传统元素在游戏角色...
C++最短路径算法研究和程序设计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江苏省某高中学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