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外,许多经济学家就某些实施利率市场化改革国家的经济受到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针对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金融市场不健全、政府强制干预(如利率管制、信贷控制等)金融活动的现实情况,美国经济学家R.J.Mckinnon[1](1973)和E.S.Shaw(1973)[2]分别提出了“金融抑制论”和“金融深化论”,该理论认为政府应该逐步放开对利率的管制,通过金融深化,取消利率限制和信贷配给,推行金融自由化政策,实现金融自由来促进国家的经济增长。然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经济学家Asli Demirguc–Kunt和Enrica Detragiache(1998)研究了利率自由化与银行危机的相关性。他们通过对54个国家或地区在1979-1994年间的各项数据和指标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了进行利率自由化的金融体系更加容易发生银行危机。一些外国专家学者就国外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也进行了相关研究[3]。Tara Rice和Robert DeYoung(2004)研究了美国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在2003年,美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其总收入的比例平均达到40%,经研究发现业绩良好的商业银行都转向以非利息收入为主的盈利模式。也有部分外国学者研究了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4]。Tarhan Feyzioglu、Nathan Porter和Elod Takats(2009)通过对中国利率市场化的研究得出,利率市场化将提高商业银行的资本成本、降低贷款量,但是可以增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一些经济学家通过研究得出利率市场化改革既有利也有弊端[5]。Monzur Hossain(2012)对孟加拉国43家银行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持续较高的利差将增加管理成本和不良贷款率,无效率的监管会降低银行之间的竞争力。利率市场化虽带来存贷利差的收窄,但有利于商业银行间形成有效竞争,提高资金使用效率[6]。47545
虽然国内对利率市场化的研究起步较晚,但也有一些合理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方志平、刘新泉(2005)研究认为,我国银行要适时抓住利率市场化改革带来的机遇,转变当前的经营观念,大胆创新金融产品,尝试新业务,既要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也要注重金融衍生产品及服务的开发[7]。陈宗胜、董飞跃和任重(2009)通过对我国 32 家商业银行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分析了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利差收入的影响。他们认为:我国商业银行的存贷利差在利率市场化的影响下逐步收窄,以利差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传统盈利模式遇到发展“瓶颈”,中间业务的发展将成为未来银行业新的利润增长点[8]。郭小群、杨剑波、彭本红(2010)依据我国14家上市商业银行2006-2008年的样本数据,对其盈利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与分析。得出结论:留存收益率、成本收入比、不良贷款率对上市银行的盈利能力产生负向影响论文网,而净息差对上市银行的盈利能力产生显著地正向影响[9]。利明献(2011)基于历史的经验表明,利率市场化将会改变我国银行的市场结构,导致银行业的整体利润水平下降,并且进一步冲击了我国银行业现有的盈利模式[10]。艾晨和蒋桂波等(2011)提出随着利率管制逐步放开,以北京银行为代表的城市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开始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但利息收入仍然是营业收入的主要构成,当前盈利模式尚未发生根本性改变[11]。金灿、纪树东和邵展翅(2013)认为利率市场化对城市商业银行盈利模式既有积极影响:推动业务类型转变、促进有效规避利率风险和调整产品自主定价水平,又有消极影响:压缩利润空间、降低利率稳定性、提高经营风险[12]。巴曙松等(2013)分析中小上市银行存在的竞争劣势,为对利率市场化的挑战,建议其应提升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13]。李朝芳(2014)针对中小型银行的研究发现在2012年至2013年间,尽管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但银行利润总额却仍不断攀升,其认为我国银行现阶段并未受到利率市场化的影响[14]。中国人民银行佳木斯市中心支行课题组(2014)研究认为,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剧中小型银行更大范围地与大型银行的竞争;中小型银行必须降低运营成本,积极拓展信贷市场,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及比重,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15]。周琳琳(2014)认为,利率市场化必将增强行业集中度和缩小存贷款利差,银行要改变原来的粗放的经营模式和“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的盈利模式,逐渐向“综合平衡的盈利模式”转变;在配套措施方面,提高量化分析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并及时更新设备[16]。李菁楠和任森春(2014)通过建立双对数模式,得出相似结论,他们认为尽管存贷款利差收窄,但未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产生较大影响。关于我国银行如何应对利率市场化带来的不利影响,一些学者做了一定的研究[17]。李素芬(2014)认为,我国商业银行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应对利率市场化改革对银行带来的冲击,第一,发展创新与利率市场化改革相适应的金融产品,并制定相对应的定价机制;第二,转变目前的盈利模式,优化经营结构;第三,调整业务结构,创新特色的业务产品,实现产品的多样化以适应客户多样化的需求;第四,加强对利率风险的管理,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18]。邓波(2015)认为,我国商业银行仍未走出以存贷款利差收入为主要盈利来源的传统银行的盈利模式,并且非利息业务也更偏重传统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的业务。通过数据表格分析,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中,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和南京银行的盈利模式存在以下几点问题:收入来源过分依赖于利差收入;负债来源单一,业务创新能力不足;非利息收入占比低且发展不均衡;中间业务偏重传统型业务[19]。黄婷(2015)认为利率市场化过程伴随着行业集中度下降、息差收窄、成本收入比和不良贷款率下降,综合影响体现为银行总体盈利能力显著改善。目前我国大型国有银行贷款配置比例高于中小型银行,国有银行更具竞争优势,中小型银行备受压力[20]。周心荷(2015)分析得出城市商业银行需要探索利率市场化的积极影响,并将其转变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尽量避免消极影响所带来的风险及亏损。并提出了城市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主要举措:建立浮动利率管理机制,提高信贷资源回报率;发展中间业务,创新金融产品;完善公司治理,加强品牌影响力[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