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研究现状1989年4月关贸总协定把教育服务贸易列入了“服务部门参考清单”中,到1994年底世贸组织乌拉圭回合谈判通过了《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自此教育被纳入“服务贸易”的范畴,而关于教育服务贸易的研究也在国际范围内展开。美国学者Knight在《Trade in Higher Education Services:The Implications of GATS》对GATS中对教育服务贸易条款做了详尽阐述,同时通过对中西方高等教育体制的对比研究,分析了GATS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建立完善高效的教育管理体系的影响以及在教育服务贸易中政府、学生角色的转变等。迈克尔·波特在《国际竞争优势》中提出了“钻石模型”,认为国家竞争力就是国家生产力,说明了国家在国际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的原因。由世界经合组织(OECD)和美国贸易部及教育部在2002年联合举办的世界范围首次“国际教育服务贸易论坛”,在论坛上加深了对《服务贸易总协定》教育条款的理解和运用。之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了“全球高等教育质量保证、认证及承认论坛”,这一重要措施促进了全球教育服务贸易发展。至于各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国外学者也进行了大量研究,较多的是对留学生教育的研究。美国学者Michael在《Flows,costs and benefits of foreign student to the US:do we face a problem?》一书中就对留学生教育有较多研究。从80年代到90年代,服务贸易理论研究重点变成从不同角度讨论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决定因素。Murry Gibbs等人认为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既来源于自然资源要素禀赋也取决于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类型,以及其中的服务要素禀赋。关于国际竞争力以及竞争优势的相关研究,其理论基础主要集中在经济增长理论以及国际贸易理论方面。亚当·斯密等名人的理论推进了对国际竞争力的研究,且都强调了比较利益在竞争中的决定性作用。现今,WEF、IMD、波特等人的国际竞争力理论和方法主要都集中在评估世界各国竞争力的比较上。经过这些人的努力,从概念到方法上,国际竞争力得到了丰富发展。尽管国外在整个服务业竞争力方面有较多研究,但在教育服务业竞争力上理论研究呈现出了空缺。48180
2 国内研究现状
首先对《服务贸易总协定》中教育服务贸易规则进行解读,分析履行了教育服务贸易的相关承诺将对我国教育服务贸易造成的影响,之后提出相应对策。前教育部部长陈至立的《我国加入WTO对教育的影响及对策》是最具代表性的,该文主要分析了加入WTO对我国教育的主要影响及对策研究以及我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应对挑战的六点建议:大力促进高等教育对外开放,进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对高校管理职能的转变,健全高等教育管理的相关制度法规,调整高等教育结构,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顾明远强调教育作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从自身实际出发,积极应对“入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李新中认为我国教育“入世”会面临七个方面挑战,主要是优秀人才流失、教育商业化、管理体制方式改革、教育立法滞后等,就此提出我国教育部门应尽快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意识,优化学科专业的结构,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高等教育的国际交流以及发展跨国远程教育等十方面的应对策略。
在教育服务贸易领域中的研究成果,激发了国内很多学者对我国教育服务贸易竞争力进行研究探索。从微观角度,庞诗阐述了我国教育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并给我国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提出了新思路。根据波特的“钻石模型”,赵素平分析影响教育产业发展的六个因素,认为只有整合了这些因素才能促进教育产业的发展,提升我国教育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我国在教育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方面有较多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教育服务贸易比较优势影响因素方面。刘辉煌认为各国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是由本国资源禀赋、经济制度政策以及市场结构与特征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决定的。在《入世后中国教育服务的比较优势分析》一书中,覃壮才是根据国内论文网、国际这两个市场,从供给方面、消费者偏好这两个方面详细论述教育服务的比较优势以及劣势。书中同时对国际贸易组织理论基础进行了分析,在教育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方面,提出不同结论:一般而言,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对于同质产品的市场竞争,要素察赋和技术因素是供需双方比较优势的决定性因素,对于异质产品的市场竞争,除上述外,还有消费者偏好和供给方面的因素;但是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还有政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