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关于培训成效的研究;主要包括培训对转移的影响、对增收的影响等。刘玉来(2003)对河南的抽点调研显示,接受培训与农民的收入具有正相关关系,未接受培训的劳动力在开展家庭多种经营和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则受到了较大限制,家庭的收入来源明显偏重于种植业和务工;而受过培训的家庭收入来源更广,更注重在服务业、家庭企业等非传统农业生产领域创收。受过培训的劳动力思想观念、商品意识和从事多种职业的能力更强,更具有就业开拓能力[10]33。
3培训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1)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难易程度与劳动力受教育水平的关系
较低素质结构农村劳动力既难以接受农业科学知识,又难以掌握新技术新技能,使的他们很难满足市场的劳动力要求,也很难被城市接受,因此整体素质不高的农村劳动力转移难度大。即使是需求一时扩大,能转移出去,但最终还是会回流到农村。相反,根据相关研究,素质较高的成功实现转移和留在城市的难度就小的多。
(2)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与劳动力接受职业培训的关系
从各地的劳动力转移成功经验来看,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或自学成才拥有一技之长的农村劳动力更容易被用工单位接受,从事相对轻松的技术性工作;而相对的没有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村劳动力就只能从事体力型工作。
(3)农村劳动力转移后收入水平与劳动力接受职业培训的关系
据美国经济学家D.GALE.JOHNSON研究,农民在校时间每增加一年,收入就会增加5.5%-6%,可见教育培训同农村劳动力转移收入成正比[11]。接受过长时间职业培训的会比没有接受过培训或时间很短的平均要多拿一到两倍的工资。
(4)农村劳动力转移后的社会问题与劳动力接受职业培训的关系
未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村劳动力,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能力不强,上当受骗现象时有发生。缺乏自我法律保护意识,容易在就业中处于弱势地位。另外由于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和生活习惯的不同,使得农村转移劳动力很难融入城市、留在城市。再加上城市农村劳动力的不公平政策,造成农村劳动者对转移的抵触和恐惧心理。
综上所述,对农村劳动力进行转移培训,可以促进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速度,转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方式,增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稳定性,提高农业劳动力的收入水平,因此对农村劳动力进行转移培训是农村劳动力转移成效的必经之路。
4国内外研究的不足及本文拟要创新之处
通过以上对国内外劳动力转移方面的理论研究,发现尚有些许不足之处。
(1)国内外的法规政策多是针对国家整体方面的研究。而对于较为具体的地方性法规政策则研究较少,或者说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另外由于各地区的具体情况不同,这些法规政策也不是放之天下皆准。所以,各地区的具体法规政策就成为了研究的一个空白和难点。
(2)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政府责任研究的理论已相当完善,但对政府责任机构的设置方面则较少有理论涉及。“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没有成立专门牵头抓总,减少各部门之间协调的效率损耗,使培训工作高效运行是一个政府方面一个较大的不足。
(3)培训内容和形式方面做了较多的研究论文网,也取的了不错的成效,但更多的是单纯技能方面的培养,而没有使受训者在培训意识和培训观念方面同步得到提高。另外,多为职前培训,只是使受训者实现了初步就业,而在就业后的培训和深度技能再培训方面关注较少,没有形成一个系统、完善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