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关于农村物流金融的模式选择的研究。罗齐,朱道立[28]提出融通仓的概念;邹小芫、唐元琦[29]最先提出了物流金融的概念;胡愈、许红莲[30]提出“地融仓”模式是农村物流金融新形式,是农地质押融资获取物流仓单的创新型模式,运用博弈论对农村物流金融“地融仓”模式诸利益主体间的不完全信息的合作博弈进行系统地分析,主要包括农村物流企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农户诸利益主体之间的投资合作收益, 对认识促进农村物流金融“地融仓”模式运行如何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提供一条切实可行的思路。蔡旺[31]提出村镇银行引领农村物流金融发展的运作模式。其中,银行可采取代收贷款、垫付贷款、仓单质押和保兑仓等多种运作模式。林晓[32]提出协同商务平台将粮食、物流、金融三方的业务信息进行集成,解决了粮食物流金融运作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大大减少了信贷风险和交易成本,是促进粮食物流金融发展的有力措施。关娜[33]提出基于融通仓的物流金融模式是目前应用价值最高,最为科学完善的物流金融系统。胡愈[9]指出依据农村物流金融的职能和模式,对农村物流金融产品进行了科学的设计,对农村物流金融产品的融资理论进行了创新。何铮铮、林灯[34]认为根据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 应从大力拓展农村物流“融通仓”模式、创建“邮政储蓄银行”开展农村物流金融业务进行整合创新。
“物流业的未来决胜点在于金融服务”。作为带动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强有力的金融支持是物流金融的建设所必备的。纵观国内外各路学者对农村物流金融课题的研究,可以看出我国专家和学者对农村物流金融这一新生事物持肯定支持观点。国外对于农村物流金融的研究远远不及国内的相关研究全面,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处于农业社会的国情,农村物流金融是一个创造性的突破!而对于其中存在的风险,我们要进行理性的评估与规避;同时对于农村物流金融的具体方式,我们也应立足国情、大胆创新。
参 考 文 献
[1] Mellor. The economics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M]. Ithaca, Comell University Press,1996:315-320.
[2] Shapley. On balanced sets and cores[Z]. RAND Corp. Memorandum, RM-4601-PR,1965:11-14.
[3] Hoff, Stieglitz. Money lenders and bankers: price—increasing Subsidies with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1998(55):485-518.
[4] Bravura, Gauche. Institutional analysis of credit cooperatives [M]. Oxford, Clarendon Press,1989:14-16.
[5] Robert, Hadfiel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R]. Prentice Hall, Upper Saddle River,1996:13-16.
[6] Chao-Bereft, Rural savings mobilizations in west Africa[Z]. Guard against shocks or build an asset base. The Micro banking Bulletin. 2003: 23-25.
[7] Van Fairhaven. A fuzzy extension of satyr’s priority theory[J]. Fuzzy Sets and Systems. 1983(5):135-233.
[8] Fascinate. Note on ranking fuzzy triangular number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lligent Systems. 1998(8):98-119.
[9] 胡愈. 农村物流金融模式的选择研究[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9(12):37-41.
[10] 张维迎.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24-28.
[11] 陈学彬. 金融博弈论[M].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382—397.
[12] 肖黎. 国外农村物流运作平台的比较分析及启示[J]. 经济论坛, 2008: 13-16.
[13] 胡愈, 岳意定. 我国现代农村物流建设金融支持的必要性及其方向选择[J]. 中国流通经济,2007(4):53-56.
[14] 胡愈, 许红莲, 岳意定. 基于成长期权的企业并购价值评估方法[J]. 系统工程,2006,24(6):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