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时空维度里的“北魏”

北魏时期(386-534年)是指拓跋珪于公元386年建立政权,后逐渐强大,统一北方。其历史大致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即平城时期和洛阳时期直到公元534年,北魏在农民起义的浪潮中分裂成东西魏,最终为北齐北周所替代。

鲜卑拓跋部早期过着游牧生活。到酋长拓跋力微时期,拓跋部南下,后又迁居到盛乐。公元338年,首领什翼犍建立代政权,都于盛乐,并逐渐强大起来。

公元376年,前秦攻代,代灭。公元386年,鲜卑拓跋珪(什翼犍之孙)恢复其统治,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到太武帝拓跋熹统一了黄河流域,结束了一百多年十六国的分割局面,并将版图扩大到长江以北从而形成了与南朝的对峙局面。公元398年,北魏迁都平城进行汉化改制,加快了鲜卑拓跋部的汉化进程。

太和十八年(494年)迁都洛阳,完成了北魏王朝封建化的历程。到北魏末年,农民大起义动摇了统治者的基础,内部发生变乱。公元530年,北魏分裂为两个政权,即:高氏北齐;宇文氏北周。北齐与北周形成东西对峙势态。

第二节 北魏丧葬文化及墓志

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类最初并没有丧葬的观念,只有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人类的思维能力有课提高,社会组织结构有了一定的规范之后,有意识埋葬死者的行为才开始出现。后来出现了“人的灵魂不死”的观念,从而拓宽了先人的想象。于是,从葬式、葬具、葬地的选择,以及随葬物品的多少,都随着社会伦理、思想、经济、文化诸现状的变化而变化。

以后,三国曹魏时期的盛行薄葬,社会风气为之一遍。到了北朝时期,丧葬文化又有了新的发展,在墓葬随葬品中多出一块或方或长的石刻铭文,即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墓志铭文。

清末民初以来,北魏墓志大量出土于河南、陕西等地,又恰逢康有为等人提倡碑学,人们对“魏碑”开始趋之若鹜,随后兴起收藏北魏墓志之风。北魏墓志总数虽多,但还是以北魏南迁以后在洛阳北面的邙山一带大量出现的元氏皇家墓志为最。论文网

1。墓葬文化的沉淀

墓葬,是考古学对坟墓的称呼。坟墓,民间又称为坟。坟,原意是水边的高地,后引申为高处,大凡高出地面的小山包或土堆均可称“坟”。墓,是埋葬死者的地下空间,即墓圹、墓穴。所谓筑土为坟,穴地为墓,地下的圹穴与地上的坟冢,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坟墓”。

所谓事死如生,就是对待死去的人要像对待其生前一样。随着社会对“事死如事生,礼也”观念的普遍认同,随葬品无论数量与质量也急剧增加和提高。两汉时期,墓葬文化在孝道下多遵循“以厚葬为德,薄葬为鄙”。为此,厚葬成为炫 耀社会地位和自身财力的一种象征,也成为社会各阶层自觉追求的一种风尚。

而魏晋南北朝分裂时期的墓葬也呈现出了明显的时代特征。除地域性、民族性等特殊的特征外,魏晋以后一改秦汉的厚葬之风,普遍采用薄葬的做法,这一转折始于曹操时期。同时,除了薄葬,也有战乱和自然的因素,使得在墓葬陪葬品中,代表身份象征的墓志铭文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大转变,逐渐走向成熟。

2。墓志文化的源流

中国著名的墓志研究学者马立军先生在《试论北魏碑志关系的转化与墓志形制的演变》 中探讨了墓志形制的转变。刘凤君在《南北朝石刻墓志性质探源》 ,中对墓志自身的产生与发展进行了研究,并作了总结。

对于墓志起源的研究,关领域学者们乐此不疲。然而对于其起源与发展,历来众说纷纭,众口不一。马衡的《中国金石概要》里面有云:“始于东汉,《隶释》载张宾公妻穿中文,即圹中之刻。”中国著名金石学家罗振玉先生在《延平元年贾武仲妻马姜墓记跋》题跋里也有所阐述,大致意思是:墓志的滥觞是由于汉朝之前无人发现所造成的等等。清代学者叶昌炽在《语石》一书中言道:“王氏萃编曰:《西京杂记》称前汉杜子春,临终作文刻石,埋于墓前。《博物志》载西京时,南京宫寝殿有醇儒王史威长葬铭。此是志铭之始,今皆不传。” 著名学者顾炎武在《金石文字记》当中有云:“墓之有志,始自南朝。”的端方认为:“刘怀民墓志可以看做墓志文的发端之作,具体时间为制作于大明 7 年。”同样,《南齐书·礼下》中载:“近元嘉中颜延之作王球石志,素族无碑策,故以纪德,自尔以来,王公以下,咸共遵用。” 

上一篇:论卡耐基人际交往艺术在秘书工作中的运用
下一篇:论夏目漱石《门》中宗助的悲剧

北魏的内河航运【6593字】

北魏太武朝政治史二题【17427字】

伪托望族与冒袭先祖:以...

论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当今民族关系治理的启示

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研究进展【7972字】

新課改下小學语文洧效阅...

ASP.net+sqlserver企业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LiMn1-xFexPO4正极材料合成及充放电性能研究

麦秸秆还田和沼液灌溉对...

安康汉江网讯

网络语言“XX体”研究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