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2003年,卡勒德·胡塞尼出版处女作《追风筝的人》,引发世界范围内的强烈反响和广泛关注。直至今日,小说仍长期占据畅销榜前列。针对这部畅销文学作品,当前文学界主要使用作品本体批评,也有部分学者从文学外部研究作者与作品的关系,但都忽略了小说作为畅销书的特质:作品在读者接受上获得了巨大成功。在此基础上,尝试用接受美学理论,从读者角度对小说进行研究,打开解读的新视阈,揭示小说在读者中的魅力所在。85402
In 2003, the debut novel The Kite Runner written by Khaled Hosseini was published, which intrigued great attentions among the readers all over the world。 It has taken up the Bestsellers Lists for a long time up to now。 Present interpretations on this best-selling work are literature internal research mostly and some scholars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riter and the work externally。 While both of them ignore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is novel that it wins the popularity among the readers。 On the basis of that, this thesis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new interpret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aders。 Analyzing through Aesthetic of Reception, it carries out a research on the novel to reveal the reasons for its wide popularity。源Q于W优H尔J论K文M网WwW.youeRw.com 原文+QQ75201.,8766
毕业论文关键词:追风筝的人; 隐含读者; 真实读者; 召唤结构; 期待视野
Keyword: The Kite Runner;Implied Reader;Actual Reader;
Response-inviting Structure;Horizon of Expectation
目 录
引 言 4
一、隐含读者与召唤结构 5
(一)语义空白:陌生的景象与诗性的意象 5
(二)叙事空白:成长的视角与摇曳的情节 7
二、真实读者与文本实现 11
(一)《追风筝的人》的文本反应 11
(二)《追风筝的人》的文化反应 12
三、隐含读者与真实读者的合作 14
(一)读者期待视野的契合 14
(二)读者期待视野的超越 15
结语 16
参考文献 17
致 谢 18
引 言
文学作品如果藏之于山,不见于人,则始终是文学文本,而不是文学作品。是读者的阅读活动,实现了文本意义,使之成为现实的审美对象。西方现代文学理论曾过分暧昧于作者与作品的关系,后又矫枉过正,极端化为作品解剖学,直到20世纪60年代,德国学者伊瑟尔、姚斯等创立接受美学,才将读者这一维度拉入文学批评,肯定了读者的地位与其构建作品意义的作用。来自优W尔Y论W文C网WWw.YoueRw.com 加QQ7520,18766
21世纪是文学消费爆炸的时代。借助于现代传媒,文学作品的商品性较以往任何时代更加突出,文学经典在消费语境里逐渐消解而畅销类文学作品丛生。在此背景下,读者的价值收获了前所未有的肯定与重视。卡勒德·胡塞尼的处女作《追风筝的人》就是这样的畅销作品,自2003年出版以来,迅速成为全球畅销书,被译成55种文字,在世界70多个国家出版。小说以阿富汗近代的悲剧为背景,讲述阿富汗移民少年阿米尔成长路途中的背叛与救赎,十四年来长销不止。相较于一般畅销书,它的魅力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用接受美学观点去分析一本时下的畅销书,既可以丰富理论本身,又可以为当下畅销文学作品的创作提供参考。本文将应用接受美学理论中的相关概念,分析作者如何通过召唤结构去激发隐含读者的想象,并通过隐含读者和真实读者的真实反应,分析二者如何通过抽象的阅读活动进行合作,从而揭示出本书在读者中产生强烈反响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