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诗经》中的比、兴历来被许多学者作为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段进行解读。但本文 认为比兴不仅仅是修辞方法,同时也是一种贯穿创作过程的特殊思维方法。这种思维是 由本体与比体、兴体间的相似、相关关系引发联想、托物言志的形象思维。同时,这种 不直说的思维方式,客观上造成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学效果,它与“主文谲谏”的劝谏 文化不谋而合。本文旨在通过对《诗经》的解读,找到比兴思维和“主文谲谏”的文化 思想内在的相互关系,以期更好地了解《诗经》的内涵及其对后世的影响。85483

毕业论文关键词:《诗经》;比兴思维;主文谲谏

Abstract:"BiXing" is commonly known as a rhetorical device or means of expression in The Book of Songs。However,as my thesis mentions,it's also a particular way of thinking running through the whole indite which considered as an imagery thinking derived from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ontology and image。Meanwhile,its indirect way of thinking which adopts limited words and endless aesthetic imagination happens to coincide with roundabout admonishment in our ancient culture。This thesis aims to find out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BiXing"and roundabout admonishment by interpreting The Book of Songs,in the hope of getting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book and it's influence on later generations 。源Q于W优H尔J论K文M网WwW.youeRw.com 原文+QQ75201.,8766

Key words: Book of Songs;BiXing;roundabout admonishment

一 比兴思维

比、兴的出现最早见于《周礼·大师》:“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 兴,曰雅,曰颂。”[1](p20)除此之外,《诗大序》提出:“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 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2]可惜当初没有给出近一步的解释,造成历来的学 者们各执一词。汉代学者们最早开始讨论。郑众从修辞角度解释说:“比者,比方于物。 兴者,托事于物”[1](p765)郑玄见解稍微有点不同,他在《毛诗正义》说:“比,见今之失, 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兴,见今之美,嫌于媚诀,取善事以喻劝之”[1](p765),两者同 样是将比兴看做一种修辞手法,但郑玄在本质上已经有了突破,开始将比兴与诗人的心 志联系在一起,即郑玄已经涉及到对创作者创作想法的探讨。六朝时期,比兴与思维才 被真正联结在一起。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到比是“写物以附意,飏言以切事”,说 兴是“触物以起情,节取以托意”,这里很明显表达的是比不是单纯的譬喻,兴也不是 单单起情,即比兴不单纯是修辞方法,“附意”、“切事”、“托意”都指向了诗人创 作过程中的一种思维——通过形象的景与物来依附事理、寄托情感,而通常,这种思维 就是形象思维。同时,刘勰没有将比与兴分离割裂开来,认识到比与兴作为一种思维结 合在一起的巨大意义:“诗人比兴,触物圆览。物虽胡越,合则肝胆。拟容取心,断辞 必敢。攒杂咏歌,如川之涣”[3]。不谋而合地,《诗品序》中,钟嵘表示比兴兼用,会有 “使味之者无极”作用。“如川之涣”和“使味之者无极”都表达的是比兴思维作用于 诗歌中具有有言有尽意无穷的效果。来自优W尔Y论W文C网WWw.YoueRw.com 加QQ7520,18766

黄霖更是在《赋比兴论》中将赋比兴作为三种最基本的文学思维来研究,他提出: “比是‘心在物先’,兴是‘物在心先’,赋是‘即物即心’”[4]这就是三种思维的不同 之处。他实际上是延续了李仲蒙的观点:“叙物以言情谓之赋,情物尽也。索物以托情谓 之比,情附物者也。触物以起情谓之兴,物动情者也。”[5]李氏说这段话不仅仅道出了赋 比兴思维中心物的前后关系,而且对这些思维不同的侧重做出了表述。他论赋时,强调 一个“尽”,说比时强调“附”,说兴时强调“动”。可见,比兴思维与赋的思维最大 的不同在于赋的直接尽情,心物的同步,而比兴的婉转委曲,心物的不同步。

上一篇:从古代秘书的工作经验谈秘书应具备的职业道德
下一篇:叶弥短篇小说论

《红楼梦》人物形象写法分析

民间视角下的《繁花》

试论司马迁的战争观《史...

浅议袁枚《子不语》的题材内容思想内涵

从小说《极花》看贾平凹的生态思想

从《即兴判断》看木心散...

电影广告中的杭州市民的...

着色艺术茬小學语文教學中的运用【5156字】

笑气吸入镇痛分娩108例临...

關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國传...

asp.net+sqlserver网上购物系统...

基于DSP的雷达恒虚警检测技术研究

员工满意度的企业绩效提升研究【3889字】

滁州市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AT89C55单片机的数字音乐盒...

如何提高小學语文課堂教...

桂林周边徒步旅游线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