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无能为力的冰冷人性
然而,爱与怜悯仅仅是芥川龙之介矛盾人格的一个侧面,现实并不允许他安住于感性之中,人生观中的现实主义不断地与其浪漫主义情怀激烈碰撞,从而形成了他独立于善恶两端以外的无力的挣扎。因而芥川龙之介在作品中更多的是暴露出人性赤裸的丑陋与愚钝,如《罗生门》、《竹林中》、《鼻子》等,在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芥川龙之介真实的心理形态。
通过面对死亡威胁时人性由善到恶的变化,芥川龙之介在《罗生门》中展示了恶的无法避免以及人性的复杂和多变,从而引发对善恶的深沉思索。连年灾难之后的京都,被解雇的仆人在泼天大雨中踌躇徘徊,一道闪电划开黑暗,当他看到骨瘦如柴的老人正在死者头上拔头发时,心中油然而生一股正义感。但是这种正义感并未持续很久,在老妪“我不这样,也就只有等着饿死啦”的申辩下,仆人心中鼓起了成为一名盗贼勇气。不管是将死蛇当作鱼干出售的女人,还是在她死后拔下她的头发的老妪,亦或是将老妪的衣服强行夺走的仆人,这些在生存的困境下抛弃了传统的道德观念,芥川龙之介正是通过他们深刻地揭示了“吃与被吃”的真实社会情形中,人们肮脏龌龊的心理世界。当生命受到威胁时,生存的利己主义就会埋下罪恶种子,通过老妪这一催化剂,小说完成了人性从善到恶的转换,实现了利己主义的胜利。芥川龙之介借助仆人心理及行为的转变,对真实生活做出了清晰且无情地演绎:人人都在为生存而挣扎,一切为了生存所犯下的罪行已然被人们默许,甚至成为了人们潜意识内的道德准则。[13]人性之复杂不是千百字的文学作品可以剖析清楚的,人人心中都藏有利己主义的种子,但是这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无知的人们将利己主义当成大众道德大肆宣扬。因此,与其说《罗生门》是批判人性的利欲熏心,不如说他是在痛斥被社会大众广泛认同的变态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文献综述
如果在生命的威胁之下的恶可以为我们所理解,可是在生存得以满足以后,人性纯粹的欲望、趋利避害的本能以及利己主义意识也丝毫没有得到控制。《竹林中》里,三位当事人对事件各执一词,使真相扑朔迷离。多襄丸的叙述中,自己是个敢作敢当的勇士:他爱上真砂想娶她为妻,并且提出与真砂的丈夫武弘正大光明对抗,试图为自己的奸淫掳掠的恶行推卸责任。真砂极力维护自己的烈女形象:被多襄丸奸污后自己被丈夫所厌恶,在身心的双重痛苦下最终选择杀死丈夫再自杀。武弘则描述自己为被妻子抛弃的丈夫,在受到多襄丸威胁后饮恨自杀的清高武士。趋利避害的本能使三人编造各种谎言以寻求大众道德与价值观的认可。[14]“人性中的欲望让人涉足了陷阱,而在这个陷阱中,夫妻情义在考验之下荡然无存,而奸污这类丑恶的行径被多襄丸叙述成了理所当然。”[15]《竹林中》将人性之复杂、难信解读地淋漓尽致。芥川龙之介一面冷静地描写着人物,一面将自己的爱怜与憎恶包含在他以第三者身份静观的理智之中。芥川龙之介在交织着的怜悯和讽刺中,真实地刻画出无能为力的冰冷人性,并对其进行了深刻的挖掘与无情的嘲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