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李霍两人的爱情的喜剧结局,就是汤显祖对当时腐败的官僚主义最大的讽刺。
(三)《紫钗记》作品主题变化的原因来自优I尔Y论S文C网WWw.YoueRw.com 加QQ7520~18766
一个人的作品是他思想的浓缩,所以说《紫钗记》较之于唐传奇小说变化的原因,显然是与作者自己的思想有关的。
汤显祖少年时曾以“泰州学派”王艮的三传弟子罗汝芳为师。这一学派承继了王守仁哲学思想中的有积极意义,旨在抨击程朱理学,反对以封建的制度来束缚人性,也被称为“左派王学”。汤显祖受到这一学派的影响深远,在此影响下,形成了他的至情思想。因此我们在他的作品之中随处可见这种至情思想,所以徐春林认为:“汤显祖的作品是泰州学派生命哲学在戏曲文学中的表现”。 [2](P9)
在作品中,汤显祖把“情欲”当作爱情、婚姻中的人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无所谓好坏之分。他于《牡丹亭》的题词里就把“情”进一步推进了,题词中写到:“情不知因何而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知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2] (P3)这意思就是说“情”是可以超越生死,甚至可以进入至境。这种“情”是人类的本性,不含有任何的功利目的,是情到深处的自然生成。这一思想也就造就了《紫钗记》和《霍小玉传》在主旨上的差别。
在当时的社会里,李霍的爱情应该说是典型的才子与佳人的故事,《紫钗记》之所以能在众多才子佳人的故事里面脱颖而出,是因为在李益霍小玉的身上体现了一种超越生死,不含功利的“至情”。而李霍二人的爱情也显然不是作者随手写下的爱情故事,它一定的表现了当时的文学家将内心对至情人性的欲求,幻化成现实中的理想世界。显然,汤显祖就是让内心压抑数十年的情感借助文学作品得以外泄。在李霍二人的才子佳人的故事中,他可以用最直接、最畅快的文字抒发心中的最隐蔽、最渴求的情感。例如:戏曲中就曾写到了边境战况不断和李益的在绥边立下的功劳。从这一描写中,就可以窥见汤显祖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时政的不满。他在才子佳人的故事中植入这一重大题材,显然是他作为一个士子对国家忧患意识的真实写照。此外,他对李霍二人之间的误会浓墨重彩,更是融入了自己内心的种种思想,是他内心情感的直接抒发。他的文字也直接点出了对明代压抑与禁锢人之本性的反叛与否定,进一步反映了他的“至情”思想。
二 情节曲折离奇
《紫钗记》作为一部优秀的戏曲作品,多次被搬上戏剧舞台。如昆剧,粤剧等等。甚至是被搬上银屏,上演了一段《紫钗奇缘》。而作为戏剧,为了能够吸引观众,《紫钗记》在原有的基础上增添了许多新人物,让故事情节更加丰富,使舞台的效果更加明显。同时又使故事之中矛盾频频出现,把故事一次次推向高潮,这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展现深层的矛盾冲突论文网
《紫钗记》创作背景于明朝万历年间,这是个皇权专制,官场腐败的时期。为了巩固皇权,统治者在文化思想上实行强制管理。一方面用道德礼仪来束缚人性,大肆宣扬程朱理学;另一方面加大了一部分官员的权力,这一举措使得官僚勾结,结党营私。可以说,如果当时的有才之士想要靠真才实学实现自己的仕途之梦,简直是不可能的。而汤显祖正是代表了这一类知识分子,他怀才不遇,但又愤怒于官场黑暗,不愿在强权下低头。于是在现实生活中难以表达的愤懑与不满,他借着作品来抒发。他希望通过霍李的美满结局来弥补心中无奈。又在寻找精神上的慰藉的同时,渴望通过惩罚卢太尉,控诉官场的黑暗和强权的欺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