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来看,持此种观点的研究者的论据一般集中为两点:第一,焦母告状焦仲卿 “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第二,刘兰芝自言“昔作女儿时, 生小出野里”。第一个论据比起证实刘兰芝身份地位的低微,其实更能显现出焦母的蛮横霸道。第二个论据,刘兰芝自谦的成分很大,况且刘兰芝学箜篌、诵诗书,她又怎会出身贫寒,更进一步说刘兰芝被遣后,那些来提亲的人家,家世背景都不比焦家差。因此这两个论据都不能作为强有力的证据。在此情况下,白本松的论证就可以做一个补充。
(三)婚姻观念冲突说
在我所收集的资料中,这一观点最早在许兵的《<孔雀东南飞>悲剧根源再探》[10]中提出。这种观点主要认为焦仲卿和刘兰芝婚后几年没有孩子,但是他们仍然恩爱,这就表明了他们的婚姻观与性爱观是强调感情的,而不是一味追求生儿育女传宗接代。正是这种比较进步的婚姻观与性爱观与焦母所代表的那个时代的种族婚姻观与性爱观相冲突,才造成了他们的悲剧。
在1990年之后,“婚姻观念冲突说”的主题,就没有再被具体的提出,大都是掺杂在别的主题论中,作为佐证的论点被一带而过。
(四)无子嗣说
王文清《<孔雀东南飞>中焦母何以遣归刘兰芝论辨》[11]中引田禾“妇有七去”“ 无子去”“ 尽管刘兰芝貌美、品优,亦免不了这个‘大’之灾”的观点,并表示这种说法最符合实际。
同时王文清对历来各家各种主题论进行了论述,指出了各种主题说的不足之处。如针对“门第贵贱相悬说”,王文清认为刘兰芝十五岁就能弹箜篌,可见其出身书香门第,且府丞来为太守之子提亲时说刘家是“承籍有宦官”,由此来看,“门第贵贱相悬说”是缺乏说服力的。
与其他研究者从社会习俗、环境方面来论证“无子嗣说”的可靠性相比,王文清的论证方法更为有特色,他以诗的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的起兴为切入点,从解字方面来论证《孔雀东南飞》的作者在叙事中,已多次暗示刘兰芝“无子”和刘兰芝因“无子”被弃。王文清引《说文解字·乚部》:文献综述
“孔,通也。从乚从子。乚,请子之候鸟也。乚至而得子,嘉美之也。”
“乚,燕燕,玄鸟也。”
据此,王文清认为,“玄鸟”即“燕”,即“请子之候鸟”,而“孔”是从乚从子的会意字,那么“孔”本身就含有“玄鸟”( 燕)的含义。又因在上古 “燕雀”常是连文并举的,王文清做出大胆推断,《孔雀东南飞》中的“孔雀”并非我们现在所说的“孔雀”,而是指上古的“燕雀”。王文清指出,古代神话传说中“燕”的故事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根据“燕”的“请子之候鸟”的本来意义,把燕当做求子的象征。另一类是反其义而用之,即借用“燕”“求子”的本义,引申出“不得子”并因此而被弃的悲剧故事。王文清举《诗经·邶风·燕燕》中用“燕燕于飞”来比兴卫定姜归弃“无子”的儿媳妇的例子,来印证自己的观点——“孔雀东南飞”不仅是为了兴焦、刘二人的“夫妻离别之苦”,而且是用来比兴刘兰芝无子遭弃的悲剧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