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比如“东方龙”与“西方龙”这两个词。
从外形上看,“东方龙”有九“似”。因此,与其说东方龙是中国人凭空想象出来的一种动物,倒不如说它是由中国人用九种动物“拼接组合”而成的一种动物。在中国,龙通常被当作是一种祥瑞或者是帝王的象征;在《西游记》中,龙更是位列仙班,不但掌管着人间的施云布雨,还可以在一方水域称王,号令那方水域里所有的水族。尽管权力有限,但却总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帮助唐僧师徒解决取经路上遇到的困难。论文网
“西方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并不能被称作是“龙”,而应该是“Dragon”。在西方的神话中,“Dragon”通常有一颗有点像马的头、一个像美洲狮的身体、两只巨大的类似蝙蝠的翅膀和四条粗壮的腿。它的尾巴长而带钩,爪子大而有力,牙齿尖利且带有背棘。西方的“Dragon”虽然不会布雨但却会喷火或者喷毒,而且通常会拥有强大的魔力。而且在西方的文艺作品中,“Dragon”通常会残忍地攻击人类,导致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如果说“东方龙”象征着吉祥与力量,那么受基督教的影响,西方“Dragon”则更多地代表了邪恶与黑暗。所以,在向外国学生讲解《西游记》中有关龙王的情节时,一定要着重强调龙王对唐僧师徒的帮助,以及它们平时对百姓们的贡献,除此之外,还要向学生们解释清楚中国人几千年来对“龙”这一意象的情感寄托,帮助学生将“东方龙”与“西方龙”进行区分。
(二)对《西游记》词语知识的教学
1。对《西游记》同音字词的教学
汉语不同于英语,英语是表音文字,一般情况下同音就会同形,所以大部分英语单词都可以根据它们的读音来确定拼写;而汉语是表意文字,有很多字同音但不同形,而且字的意思也不相同,通常我们把这些字组成的词称为“同音词”,与之相类似的还有谐音词。同音词和谐音词虽然读音相同或相似,但在字词的含义方面却经常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因此,中国的文学作品,无论是现代的还是古代的,都经常会利用同音词和谐音词的这一特点,来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西游记》中也包含了许多幽默有趣的同音词和谐音词,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除了要让学生知道,这一对词,本身各自的含义是什么,还要让学生了解,这对词在文章中所达到的艺术效果。
(1)无性与无姓
在《西游记》原著第一回中,孙悟空要向菩提祖师拜师学艺,祖师问他姓什么,他回答说:“我无性,人若骂我我也不恼,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陪个礼儿就罢了,一生无性。”[4](p9)“姓”和“性”是读音相同、字形和意思不同的一组同音字,“姓”是用来表明家族的字,“性”在这里是指性情,脾气。作者在这里穿插孙悟空将这两个字混淆,所答非所问的情节,既衔接了上文对孙悟空所学之人话皆是道听途说的描写,也为后来菩提祖师给他取名“孙悟空”作了铺垫。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孙悟空如璞玉般的纯真和不谙世事,与小说开头写石猴“无亲、无故、无人教养”相呼应。短短几句话表达了这么多种意思,连以汉语为母语的学生,尚且需要教师指点一二,方能了解其中深意,更何况是外国学生?
再者,这一知识点对学生汉语水平要求较高,教师在教学时应体现“因材施教”的精神。对于中级水平的留学生,教师可以“少年版西游记”为参考:“祖师点头道:‘既如此,也就算了。你姓什么?’猴王想了想说:‘弟子无名无姓。’”[6](p16)讲清楚“姓”在此处的含义与作用即可;而针对初级水平留学生的教学,则可以“注音版西游记”为参考:“祖师见他聪明伶俐,很喜欢他,就收他为徒,还给他取了个名字,叫‘孙悟空’。”[7](p7),以小说情节为主要教学内容,无需对小说中的语言文字运用做过多的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