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少年壮举英雄情结初形成
公元1140年,辛弃疾出生在被金人占领的山东历城。他的祖父辛赞,以读书进入官场,当过北宋时期的一些小官,公元1126年,金兵攻破宋都汴梁,掳走徽钦二帝,占领了河南、山东、河北等大片土地。辛弃疾祖父因为家族人口多,老弱病残,没有能够南渡,就在北国过起了亡国奴的生活,后来被金人强迫征去当起了历城县主簿。虽然在金人手下任职,但辛赞心中还是想着要效忠于宋朝,故将无法实现的报国愿望寄托于辛弃疾,自辛弃疾幼年的时候便进行有意识的培养,不仅接受文化教育,而且注重对他的战斗战略的训练。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金兵大举进攻南宋,以至金人统治地区后方薄弱,占领地区纷纷发生起义事件,二十二岁的辛弃疾聚众两千,举起抗金义旗,后率部投入山东义军领袖耿京的队伍,期间斩杀了偷走印令叛逃义军的和尚义端,后仅率领几十名的起义军人于五万人众中捉获了叛将张安国。英雄出少年,非凡的人生经历,对其英雄情结的形成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南渡以后,这段经历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再现。
(二)报国无门寄情于词
南来投效后,辛弃疾心中对恢复祖国大好河山的理想是充满希望与信心的,无奈回归现实中,自己的才能无处施展,得不到重用,上书的意见得不到回应,就把无处可以诉说的悲愤及心中尚还存有的希冀寄情于词,把自己当做英雄,憧憬着像孙权、刘裕、李广之类的英雄那样保卫祖国,御敌于家门之外,建立一番事业。那么此种境况之下,稼轩在其词中形成英雄情结和寻找英雄的心理就愈发突显了,在这期间,文武双全的英雄辛弃疾怀才不遇,以诗词抒发心中苦闷,排遣豪愤,创作了大量的爱国词章。然而即使词人在词中写他的悲愤和痛苦,哀愁和无奈,我们仍然能够看到他在词中以英雄自许,不甘年华老去,重整山河,结束南北破碎局面的决心和倔强,以及呼唤英雄拯救国家的强烈心愿。在他的词中,运用许多典故人物塑造了一系列的英雄形象,展现了其强烈的英雄情结,是辛弃疾现实生活中对英雄的憧憬渴望以及爱国情怀的形象展现,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南乡子•京口北固亭怀古》:“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水调歌头•千里渥洼种》:“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 。《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辛弃疾词中出现的英雄人物还有很多,比如刘备、曹操、屈原等,这类人物的大量出现可以视为一种“英雄情结”。
二、英雄情结在词中的表现
辛弃疾一生三仕三已,所作词作优尔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其中不同词作都展示了作者当时不同的心境,下面将从词人所历几个时期来逐一进行阐述。
(一)江淮,两湖任职时期
宋孝宗乾道四年(一一优尔八),辛弃疾当时任建康(今江苏南京)通判,对朋友赵彦端写了一首祝寿词《水调歌头•寿赵漕介庵》:“千里渥洼种,名动帝王家。金銮当日奏草,落笔万龙蛇。带得无边春下,等待江山都老,教看鬓方鸦。莫管钱流地,且拟醉黄花。 唤双成,歌弄玉,舞绿华。一觞为饮千岁,江海吸流霞。闻道清都帝所,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回首日边去,云里认飞车” 。这不仅仅是一首单纯的祝寿词,作者对友人赵彦端寄予了极大的希望,在词中夸奖他的出众才华,希望他“无边春下’,即把无边的春色带到人间来,而这“无边春”则是国家抗金事业的伟大胜利。“闻道清都帝所,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清都是古代传说中上帝居住的地方,银河指天河,西北指被金人占领的广大北方地区,胡沙比喻金人奴役各族人民的罪迹。这一句的意思是:听说上帝要引天河的水来洗净西北的胡沙,实际上的寓意是:听说皇帝要收复北方失地,而这也是作者所憧憬的壮丽事业。在这首词中,辛弃疾用光彩炫目的笔,把心中的豪迈之情描绘出来,笔调是奋发的,情绪是积极的,充分表现词人的英雄志气。
- 上一篇:论乔峰与慕容复悲剧命运
- 下一篇:《诗经》贺婚诗研究
-
-
-
-
-
-
-
C++最短路径算法研究和程序设计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NFC协议物理层的软件实现+文献综述
浅析中国古代宗法制度
现代简约美式风格在室内家装中的运用
中国传统元素在游戏角色...
高警觉工作人群的元情绪...
江苏省某高中学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
g-C3N4光催化剂的制备和光催化性能研究
巴金《激流三部曲》高觉新的悲剧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