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摘要:“文本细读法”是诞生于英美新批评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术语之一。在中国历时的接受活动中,这一术语的概念在内涵和外延两个层面上呈现出“向外转”的趋势。在这一趋势的影响下,可以运用“文本细读法”从“文本片段”、“文本平面”以及“文本链条”这三个维度,对文本进行阐释。由此进一步反思“文本细读法”在当下的研究意义等问题。52334

    毕业论文关键词:新批评,“文本细读法”,“向外转”,多维度阐释;

    Abstract:“Close-reading” is one of the terms that was born in British and American New Criticism and has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later generations. During the diachronic reception activities in China,the concept of this term have shown “outward”trend in the two aspects of the connotation and extension.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is trend , “close-reading” can be used to interpret the text from the “fragments of text”, “the text level” and “the text chain” of these three dimensions. Thus,further reconsidering about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of “close-reading” etc ...

    Key words::the new criticism,close-reading,to the outside,multi dimension interpretation

    20世纪50年代末,随着结构主义的出现,英美新批评逐渐式微。但新批评的衰落,并不意着它的销声匿迹。相反,新批评“像哈姆雷特父亲的鬼魂,依然在指挥我们”[1](P84)。它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已经融入理论谱系之中,甚至得到了普泛式的运用。“文本细读法”就是其中的一点。

    其实,就当时的情况而言,新批评并不是一个有着一定的组织、共同的纲领、严密的理论体系的流派。作为新批评重要人物之一的沃伦,就认为新批评“是过去(或现在)的一种被加以概括了的倾向”[2](P122)。因此,新批评的批评家难免会在某些具体的理论问题上互相指摘,甚至在文学观点上也存在明显的分歧,但在批评方法上,“文本细读法”却得到了他们的共同认可。兰色姆就曾不无得意地说:“只有我们时代才能写出,其深度,其准确性,都超过了英语中以前任何批评。”[1](导论P1)而在当下理论日益多元化的学术环境中,著名学者赵毅衡曾写道:“笔者在美国游学,就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凡是不想‘驱赶时髦文论’的教授,在教课时自觉不自觉地采用的还是新批评方法,尤其是细读法。某些教授引一些时兴理论,用一些时兴术语,但实际教课还是细读法。”[3](P214)可见,“文本细读法”已经脱离了新批评的拘囿,不论新批评是否还盛行,亦不论新批评的某些观点如何遭人诟病,单就“文本细读法”来看,它的生命已超越了流派的更迭,经受了时间的考验。

    我国学界一直在接受西方形形色色的文学理论,可又可以说我们没有真正接受过任何理论。这并不是要我们放弃祖先那些经典的文论,而是强调我们并没有真正取彼之长,补己之短。就“文本细读法”来说,这一术语频频出现在我国学者的言语中、著作里,可我们却并没有系统接受过“新批评”式的分析训练,也并未真正掌握“文本细读法”的精髓。笔者身边就有一些同学在面对文学作品时,还是习惯于阐述作者生平和作品中心大意,却忽略了对文本的深入挖掘。

    就目前我国学界的研究现状来看,较著名的有2001年赵毅衡再版的《“新批评”文集》(百花文艺出版社),2009年赵毅衡出版了《重访新批评》(百花文艺出版社),这是从宏观的角度审视新批评;有的专注研究某一位新批评成员的理论贡献,如刘燕的《现代批评之始:T.S.艾略特诗学研究》(《当代作家评论》2001年3月第2期);还有的从比较的角度研究新批评,如支宇的《“语义多重”与“符号自指”——英美新批评与结构主义文论的比较研究》(《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当然也有专门研究新批评某一术语的,如支宇的《复义——新批评的核心术语》(《湘潭大学学报》2005年1月第1期)。若在知网里在篇名一栏下以“文本细读”为关键词进行搜索,会发现教育教学研究的论文占大多数,剩余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文学作品赏析,而真正有关文艺理论的却寥寥无几。

  1. 上一篇:鲁敏小说“忧伤”格调研究
  2. 下一篇:晚清今文学派社会学思想研究
  1. 王国维“境界说”研究

  2. 汉字“一”的研析

  3. 《诗经》“四始”浅论

  4. 留学生学习副词“总”“...

  5. 留学生学习副词“就”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

  6. 论《红楼梦》中平儿对“...

  7. 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量词“个”的偏误分析

  8. 现代简约美式风格在室内家装中的运用

  9. NFC协议物理层的软件实现+文献综述

  10. C++最短路径算法研究和程序设计

  11. 浅析中国古代宗法制度

  12. 中国传统元素在游戏角色...

  13. 江苏省某高中学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

  14. 高警觉工作人群的元情绪...

  15. g-C3N4光催化剂的制备和光催化性能研究

  16. 巴金《激流三部曲》高觉新的悲剧命运

  17.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About

优尔论文网手机版...

主页:http://www.youerw.com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