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师生学习过程中缺少诵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中只有量的积累才可以达到质的飞跃,语文则更是如此,只有在诵读中读者与作者有了心灵上的共鸣,才能真正的与作者对话。语文教学中强调的文本细读重点就在于“读”,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要眼到、手到、心到,才能够从读中体会领悟其中的真义所在。韩军老师很注重诵读,他读杜甫的《登高》,像是变成了作者,将那凄怆之感表现的淋漓尽致;读李商隐的《隋宫》,隋炀帝的影子似乎隐约可见……另外,在文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三分古文七分读”,通过诵读和记忆培养语感,但现在却出现了诵读缺乏现象。可能是急于求成的思想在作怪,重视做题而轻视了诵读在理解中的地位,这有种本末倒置的嫌疑。

4.学生审美认知能力的缺乏

学生的审美认知来源于广泛的阅读和深切的感悟,虽然现在的语文教育对学生的阅读量有了具体的要求,但是功利性的阅读不等于审美认知的学习,为了一定的目的阅读,这种方法在理学范围内可能会比较受用,但是在审美,这种感受性较强的领域,则是事倍功半的。学生的审美感悟是生活、艺术和文学综合作用形成的,不管是知识的积累、细心地观察还是想象的参与,都是必不可少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制约了学生的创造力,对成绩单上的数字的重视远大于学生摄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扼杀了学生对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抑制了他们想象力的发展。这往往是造成了审美认知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

四  怎样实现诗意语文

既然诗意语文在很多情况下会处于一种缺失的状态,我们就有必要为它在语文教育中重新获得一方天地。其实在语文教育界很多名师都是诗意语文教学的中坚力量,也提供了很多亲近诗意语文的方法。王崧舟老师提倡“复活感性,回到语言的生命源头”[8](P54);冯铁山老师主张“诗意德育[4](P2)”;吴建英老师倡导“情意课堂[9](P3)”等等,所以诗意语文的回归只是时间和精力的问题。

(一)语文内容蕴含着感性与诗意

1.让语文还原于生活

王崧舟老师认为,“从生活到语言、从生命到语言,是一个命名的过程”“作为生活、生命符号的语言,在学习它、掌握它、顺应它、同化它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一个还原的过程”[8](P59)。例如,在进行新词的教学时,不把词汇还原到生活中,学生往往无法切身体会其深意。《黄河的主人》这一课的生词有羊皮筏子、艄公、惊涛骇浪等生词,就艄公这个词来说吧,按照一般的教学套路,这个生词的教学就是读、写,学生自己读、齐读、然后默写。学生最多知道艄公是个撑船的人。可是另一位老师却不是这么上课的,他的第一步当然是读,不仅读生词,更是要对全文有个整体感知,了解全文并解决字音上的障碍。然后请学生说说自己对这个词的理解,同学当然照着课本说:是撑船的人,然而并非到此为止。老师继续问:“你能为我们描绘一下这位艄公吗?”这么一来,学生的感性思考便有了展现的空间,有的说:“他的脸会很干,可能还会有点皱纹”;有的说:“他应该是有着古铜色的皮肤,因为他需要长时间的待在船上撑船。”还有的说:“他一定有很多肌肉,尤其是手臂,因为撑船很费力”。接下来还没完,老师把一张艄公的照片展示在同学们的面前,现在,这位“艄公”从符号还原到生活中了,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认识了这个生词,更加会运用这个词汇了。很明显,这位老师的教学是将文字符号还原于生活,又以情感渗透生活,了解文字,这样的教学,学生可能今生都不会忘记这个词语。来!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上一篇:《聊斋志异》中的爱情
下一篇:论黄裳词明艳之美以淡雅之色造婉妍之境

浅论现代技术對人的挤压【4852字】

微信时代的诗意生活

谈语文課堂离不开汉字之美【1943字】

浅谈小學语文教學中加强...

浅论汉字字体演变過程中的启示【2627字】

浅论汉字偏旁和部首的關系【2391字】

朱自清先生与语文现代化【3246字】

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LiMn1-xFexPO4正极材料合成及充放电性能研究

ASP.net+sqlserver企业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麦秸秆还田和沼液灌溉对...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新課改下小學语文洧效阅...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

网络语言“XX体”研究

安康汉江网讯

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研究进展【797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