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爆炸成型弹丸成型机理
2.1  单层EFP成型机理分析
有关EFP的研究已经进行了近百年,大量的专家、学者对影响EFP形成、飞行和侵彻全过程中的各种因素都做了比较细致的研究,特别是随着试验条件的改进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EFP向着更加广阔的研究空间发展,这些研究却主要集中在数值仿真和试验,至今,还没有一种能真正描述EFP成型过程的理论分析模型,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EFP形成过程中材料仅在弹头部汇聚,药型罩材料处于介于流体和固体的状态,微元在翻转过程中相互之间存在作用力,而且这种作用力的大小和作用时间都难以计算,导致不同结构的药型罩形成的EFP弹丸形状差别很大。由于结构简单,研究形成机理时常选大锥角药型罩或球缺药型罩。下面简单介绍这两种药型罩成型机理。
1、大锥角药型罩
大量的试验结果表明,大锥角药型罩的锥角范围在120°~150°之间,锥角约为140°时形成的EFP性能最佳。在高能、高温、高压的爆轰波驱用下,药型罩发生强烈的塑性变形且释放出大量热量,药型罩的强度几乎可以忽觉。由于爆轰波到达和作用的时间不同,爆轰波作用过后,药型罩整体获得整体刚体速度的同时,药型罩微元之间产生速度差。锥顶角微元在的速度方向近似为壁面的法向,分解后的径向速度满足形成射流的速度下限,且锥角微元距离轴线较近,在轴线处相碰后形成射流或者拉断形成杵。由于射流的速度较大,射流拉断形成前驱射滴,杵和后部的罩形成EFP和崩落的飞片。
2、球缺药型罩
大锥角药型罩由于射滴的存在导致药型罩的利用率较低,为了解决锥顶角的问题设计了球缺药型罩。球缺罩顶部微元曲率半径在理论上为无穷大,轴向爆轰波垂直作用在这些微元上,微元仅存在轴向速度而没有径向速度,顶部微元不会因为碰撞而导致成形过程中出现射滴现象[26]。
 
图2.1 两种药型罩速度分布
由文献[27]的计算和分析表明,球缺形药型罩由于轴线方向速度梯度大,并且径向速度而增大,所以能形成头部形状较好且长径比较大的EFP。大锥角形药型罩头部轴向速度梯度过大容易断裂或者形成射流,尾部径向速度随着轴线距离增大而反而减小,尾部压缩不足,形成的EFP不理想。本课题的计算模型采用的是弧锥结合型药型罩,它解决了单一药型罩无法形成满足要求的EFP的问题。
2.2  单层EFP成型模式
爆轰波扫过药型罩以后,药型罩的静力学强度已经丧失,加之此时药型罩中存在速度梯度,形状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在200us左右可以形成速度稳定的弹体。不同结构的爆炸成型装药最后锻造出的弹丸不尽相同,主要有三种典型的形状。
2.2 向后翻转型
2.3 向前翻转型
2.4 翻转闭合型
1、向后翻转型(图2.2):爆轰波首先扫过药型罩顶部,顶部微元在高速爆轰波驱动下动能不断地增加,从中心到边缘形成较高的能量密度梯度,药型罩可以在50us内完成翻转。远离中心的微元在径向速度的作用下向轴线处挤压,药型罩在翻转的过程中形成EFP了密实的头部。
2、向前翻转型(图2.3):这种形态的EFP与向后翻转型正好相反,边缘处厚度小微元质量小,虽然爆轰波到达时间迟,却获得了比中心处还高的速度。向前翻转型EFP弹头和重心靠后,且气动性较差,一般不使用。
3、翻转闭合型(图2.4):这种EFP是前两种的结合,药型罩边缘薄,获得了与中心几乎相同的速度,中心和边缘都出了翻转,形成翻转闭合型EFP。翻转闭合型EFP经过折叠形成后近似球形,球形EFP有较好的飞行稳定的[28]。
上一篇:ANSYS弹塑性梁受冲击时的动力特性研究
下一篇:APWR堆燃料棒热传递的数值计算与研究

LS-DYNA的SPS夹层板的抗侵彻性能计算

LS-DYNA钢/聚氨酯夹层板动态...

爆炸载荷作用下舱壁结构的动态响应分析

LS-DYNA航空发动机机匣在叶...

LS-DYNA小尺寸杆结构低速碰...

LS-DYNA舰船舷侧防护结构的抗侵彻研究

LS-DYNA舰船舷侧防护结构抗爆性分析

医院财务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措施【2367字】

公寓空调设计任务书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

承德市事业单位档案管理...

国内外图像分割技术研究现状

C#学校科研管理系统的设计

志愿者活动的调查问卷表

10万元能开儿童乐园吗,我...

AT89C52单片机的超声波测距...

中国学术生态细节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