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现代电子科学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突出表现在电子元件之间的 排布越来越密集,电子设备的体积也越来越小型化,更重要的是,例如电子计算机中央处理 器这样的电子元件的工作频率越来越高。由于电路的集成化程度不断提高,电子电路的工作 频率不断提高,使得单位体积积累下的热量也越来越多。电子设备的功率在不断地提高,电 子元件的热负荷也在不断地增大,电子元件所处的热环境也就变得越来越严峻。众所周知, 过高的温度会对电子元件的性能产生不利的影响,过高的温度会影响导体的节点,损害电路 的连接,增加导体的阻值,形成机械应力损伤[1]。实验研究表明,每个半导体元件的温度每升 高 10 摄氏度,系统的可靠性将会降低百分之五十。此外,据统计,超过百分之五十五的电子 设备都是由于过高的温度而导致了失效[2],电子元件的冷却技术问题已然成为了限制电子元 件发展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因此,为了保证电子元件能够正常有效的工作运行,必须要把电子元件工作运行时产生 的大量的热量及时散去,保证电子元件的温度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且较低的标准。降低电子 元件的工作温度,不仅可以更好地发挥电子元件的性能,而且能够延长电子元件的使用寿命, 从而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因而对于电子元件的冷却的研究成为了各国学者研究的一个重要 的内容。
1。2 电子元件的冷却手段
在研究电子元件的散热问题之前,必须要首先了解电子元件产生热量的原理。一般把电 子元件的能耗分为动态能耗和静态能耗[3]。正常情况下,静态能耗与动态能耗相比可以忽略不 计,动态能耗约等于总功耗。以晶体管功耗计算为例,单个晶体管的动态能耗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C 表示晶体管电容负载,单位为 F;V 表示晶体管工作电压,单位为 V;f 表示晶体管工 作频率,单位是 Hz。从式子 1-1 可以看出,晶体管的动态能耗与其电容负载、工作电压的平 方以及工作频率成正相关,电子元件排布越来越密集,也就是说同样面积里电子元件个数越 来越多,加上电子元件的工作频率越来越大,因此,电路的总功耗会不断增加。
为适应时代的发展与进步,电子元件冷却技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目前,电子元件的冷 却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专门的行业。现阶段比较成熟的冷却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4,5,6]:1)自 然冷却技术,2)强迫空气冷却技术,3)吸收式制冷技术,4)微通道冷却技术,5)射流冷却 技术,6)半导体冷却技术,7)蒸汽压缩式制冷技术,8)其他冷却技术。从冷却方式上分, 电子元件的冷却可以分为主动式冷却和被动式冷却两种。前者包含有用来降低温度的制冷系 统,而后者没有制冷装置,只有电子元件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才有效果。毫无疑问,主动式冷 却比被动式冷却更能有效降低电子元件的温度。可是,主动式冷却比被动式冷却需要消耗更 多能源,而且稳定性不如被动式冷却。所以,对于不同的工况应采取适合的散热方法,才能 经济高效地达到冷却电子元件的效果。表 1-1 把几种常见散热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7] 文献综述
表 1-1 几种常见散热方法的优缺点
散热方法 优点 缺点
风冷散热 价格低廉,结构简单,安全可靠 噪声大,无法将电子元件温度降至室温 以下,使用寿命不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