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托弗·诺兰电影中对自我的认知
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7-0133-01
克里斯托弗?诺兰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十足的电影作者“,1954年,法国电影评论家弗朗索瓦?特吕弗(Truffaut)在电影笔记中首次提出作者政论文网治“一词,他认为,导演是主导电影原创性的单一作者,是电影创造力的控制者,也是电影理念的实践者,导演是电影内容和内涵的唯一精神导向。这一理论曾盛极一时,直接影响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新好莱坞运动,但这一理论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严密的框架。1960年,美国的萨里斯将这一理论系统化,形成了所谓的作者论。他在文章关于作者论的几点认识中,提出了一位导演可以称之为电影作者“的三点要求,即在技能上能胜任;有可识别的个性与风格;影片要有源自导演个性和素材之间张力的内在意义“。这些条件中,前两者属于价值标准,而后者,在萨里斯看来,是作为艺术的电影的终极荣耀“。
一。个人将去向何处
在影片追随中,诺兰设了一个令人目瞪口呆的迷局。无所事事的作家比尔跟踪别人遇到了柯布,柯布教比尔行窃却将比尔骗得团团转。我们相信了根据物证寻求真相的警察,却在结尾处看到真正骗了众人的真凶依旧逍遥法外。这不禁令我们对自己的不自主“产生了质疑,我们所看到的一切都是真实可信的吗?
记忆碎片中,诺兰用独特的倒叙手法,让观众也体验了一回主人公兰纳的失忆症。该片深刻探讨了人类的身份和自我认知问题。一直在找杀手的兰纳要找的杀手其实是自己,得知了真相的兰纳并不愿意接受这个现实,而选择了自我欺骗,一次次的自我欺骗,遗忘真正的真相。诺兰借用了一个短期失忆症病人的例子影射了当前人们的生存处境,现代人多数是迷失的,找不到生活的方向也找不到存活的目的,诺兰用这样的一个角色深深地触动了观众的内心。
致命魔术中,两位魔术师对魔术过度的痴迷使得自己丧失了心智,两位昔日同台表演的好友为了魔术而变得情感全无,最终成为了魔术的牺牲品,致命的魔术其实也是致命的人性。当人们被利益。仇恨。名利等因素歪曲了心智,人性便出现了扭曲,无法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从而导致不恰当行为的出现,产生悲痛的后果。
二。社会将去向何处
诺兰的蝙蝠侠三部曲将蝙蝠侠系列电影掀起了一个新的高潮,诺兰所改编的蝙蝠侠,不同于以往的超级英雄电影,他将一些社会真实问题融入了影片之中,将人性表现得出神入化,塑造了一个和美国大都市极其相似的歌谭市,蝙蝠侠在晚上出没于黑暗混乱的歌谭市打压犯罪行为,但他为了打击犯罪却利用技术监听整个歌谭市的电话,反面人物――像个疯子一样思维极有逻辑的小丑为了证明人性的自私,以多种方式威胁蝙蝠侠自首,为了避免小丑的恐怖袭击,曾经多次被蝙蝠侠解救过的人们却要求蝙蝠侠去警方面前摘下面具,当小丑给两条船上的人们一个爆炸装置,表明谁先炸死对方谁就能存活时,两条船上没有一个人按下爆炸控制器的按钮,这其中包括往日在监狱里穷凶极恶的犯人。这些都将社会和人性展现得淋漓尽致,以正义为理由发动的战争是否道德?黑帮和政治人物的勾结,光鲜亮丽的资本家的剥削与黑帮无异,民众有时不得已的犯罪只是为了艰难的生存,精英和底层民众在无政府。无秩序的状态下进行对峙,小丑让船上的人们掌握对方的命运看人性的善恶,蝙蝠侠系列影片中有对人性的探讨,更多的是对社会性问题的探讨。
三。人类将去向何处
影片星际穿越中,人类因为滥用科技破坏了环境,即将走上一条灭亡的道路,库伯不顾女儿的反对选择了为人类寻找新家园的道路。整个星际旅行中,支撑他不断前行的是他强大的内心和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整个人类社会的责任。当他得知教授欺?_了他,他们不会再返回地球时,仍然放弃了小爱选择了大爱,留在宇宙中继续寻找,最终用科技拯救了整个世界。影片着力渲染人类个体克服自身困境,勇于承担对整个社会。地球乃至宇宙的责任,谱写了一曲个人英雄主义和人间大爱真情的赞歌。
克里斯托弗?诺兰凭借着自己惊人的想象力和独到的眼光,使得其每一部影片都有强烈的诺兰印记,带有着浓厚的哲学气息,带给人们深刻的反思。
克里斯托弗·诺兰电影中对自我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