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折叠电影“:实中有虚,虚中有实
折叠电影“中复制与再现不再呈现为常规电影史传统上的泾渭分明,反而越来越趋向于两者的结合。多亏了纪实性和戏剧性的二次创新,折叠电影“得以成为美国青年导演群体中独具特色的体验。
一。用纪实与虚构再现世界
对美国梦的追求是许多折论文网叠电影“的创作源泉,电影中通过青少年追求自我价值,实现宏伟目标来表达电影的创作母题,电影中表现出的个人价值观和社会现状的矛盾冲突能够展示出现实世界的残酷无奈,就像电影火箭科学和拼字比赛,布里兹在电影中试图展现的就是年轻人在摸索中前进的心路历程,影片以极其含蓄的方式描写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并批判了残酷的现实社会,给人以直指人心的效果。
布里兹创新了纪录片中的叙事策略,例如电影拼字比赛里描述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比赛,对很多人来说这个比赛闻所未闻,比赛规则就是朗读员对某个单词进行发音,然后参赛选手在最短的时间内拼写出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低的生僻词。布里兹想要通过这个比较适合书呆子的运动来展示影片真正的含义,那就是美国精神中对于知识的追求和渴望,也因此拼字比赛成为一个美国热门比赛。电影的本意并不是展示美国英语的发展历程或者推广拼字比赛这一全国性质的比赛,而是通过比赛这一媒介吸引更多的人关注现实社会以及拼写文化,虽然拼写比赛是一门难度系数较大,内容比较枯燥,同时在现实生活中基本没有任何价值的比赛,但是拼字比赛的成功却可以帮助选手追求美国梦,而这个基础正好构成了电影的故事框架。以故事情节为出发点,电影的前半场主要负责故事的铺垫。角色的介绍以及角色出发点和目的的叙述,而当电影时间过去一半的时候也正好到达了故事情节的中点“。
电影中完整的情节动作符合典型的戏剧模式,故事情节演绎中采用时间因果模式加时空性的内容进行组合的方法“,能够帮助那些对拼字比赛兴趣不大的观众明白创作者关于了解事件的本质才能够明白表述这件事的方式“。电影中不仅选择了因果的形式对故事情节进行展开,同时还穿插了并列的模式。电影中每个故事都尽可能地交代好角色的身份背景和性格特点,使得相应的故事都有着符合故事情节的人物角色,同时配合使用相应的拍摄手法和叙事策略,使得电影中的角色在故事高潮来临前能够尽可能获得观众的认可,这样拍摄出的纪录片不只包含大量的知识信息,同时还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调动观众的情绪。
布里兹的纪录片之所以充满戏剧性的效果,是因为影片中对于纪录嗓音“的运用。所谓的纪录嗓音“是指能够帮助我们观察世界和了解某一观点出发点的方法“,或者可以理解为对某一个观点或者论点进行表达的非同一般的方法“。这个观点是由比尔?尼克尔斯提出来的,提出背景就是纪录片中有关选择性的再现客观世界的方法这一前提。感性以及情绪心理和理性这些逻辑观点都可以用嗓音“进行诠释。观众的视觉焦点会随着纪录嗓音“的变化而变化,如此观众将体验多变的心理活动,观影兴趣也会跟着增加,对影片主题的理解会更加透彻。拼字比赛计八个故事,这八个故事中包含45处告白式访问,不仅如此,电影的后半场中也不时穿插这些访问的回放,可以算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嗓音。所谓的告白式访问“指的是在特定的条件下,在摄影机面前叙述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布里兹在他的电影中所运用的表述嗓音原则上属于剧情片中的技巧,这样表述的优点就是对主观情绪的渲染更加完善,目的是将主观信息和客观信息交叉地呈现给观众,布里兹对时间和视角的交换运用有利于渲染电影的气氛,促使电影后半场的节奏越来越紧凑,故事跌宕起伏,高潮迭起。拼字比赛中的每一个队员只要出现一次失误,马上就会退出比赛,电影中紧张的选手和冷酷的出局铃声构成了影片中一个又一个故事,演绎着比赛中的每一个阶段。在电影主角出场之前,电影的节奏是非常快的,之后,节奏缓慢下来,主角们冥思苦想,艰难地尝试各种各样的拼写方式,其中还不时穿插选手们家人在台下的画面,每个人都焦急地等着裁判的判断。同时,导演还将比赛前拍摄的告白式访谈“剪辑进比赛画面中;选手安琪拉的爸爸是个墨西哥人,不懂英文,他在镜头前用母语表达自己的所想所感,然后背对镜头在田野里大声呼喊,和动物们对话,表达自己的激动之情,安琪拉的哥哥将父亲所说的故事翻译成英语,过程中一度哽咽不能言语;选手艾什莉是个黑人女孩,来自单亲家庭,画面中的她笑着对摄影机展望自己的未来,想象自己的工作。家庭以及家人,即使此时她正走在刚刚发生了枪击事件的校园中。
观众正在紧张地观看比赛,沉迷于比赛的进度,此时告白式访谈的多次出现就像是告诉观众这个比赛对于每个选手意味着什么,使得观众在戏剧故事和比赛进度两者之间徘徊纠结。这种双向的强化一直存在于全场比赛中,不断在影片中累积,然后爆发,达到影片的高潮,电影时长为一个半小时,最终是两位选手的终极对决,比赛机制就是两人轮番作答,直到一人出现失误,比赛结束,冠军产生。
电影最后一次变化嗓音发生在纽普尔快速回答之后,这一次变化也是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变化,切换后的画面中是一面迎风飘扬的美国国旗,然后就是将近三分钟的告白式访谈,其中还包括已经被淘汰了的选手的画面以及纽普尔的赛事回放等,还有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纽普尔第一次没有穿暗色调服装,选择了颜色比较鲜艳的红色衣服,观众不知道纽普尔能不能赢得这场比赛,布里兹选择切换嗓音延迟结果公布的时刻,使得观众到电影的最后一刻才知道比赛的结果。二。虚构故事,比复制更神似真实
布里兹通过剖析自己的情感完成观众的心理共情,不仅如此,他还打破了传统戏剧中的因果模式,模糊了角色的心理活动,设置了开放式的结局,如此的安排不仅能够最大化地激发观众的好奇心,还能够最大化地还原现实社会,观众能够理解电影角色的所感所想,使得电影在一众剧情片中显得与众不同。
在拍摄纪录片的时候,导演一定要注重观众情绪的把控,简单来说就是你拍出的东西要能够说服观众,影片要想尽可能真实和震撼人心,就需要在故事中增加情感的力量。布里兹执导的火箭科学可以当成他的半自传电影进行观看;故事的主人公哈尔出生在新泽西,是个白人,家庭成员多从事教育工作,他患有口吃的毛病,为了治疗这个毛病而尝试了很多类型的治疗,但是结果都不尽如人意,最后无奈之下他选择加入了高中辩论队。导演将和自己相似的成长经验和生活环境作为影片开头对电影故事进行叙述,主人公哈尔第一次出场的画面是他抱着小狗一言不发,沉默地坐在一旁,此时他刚刚和自己的父母争吵完,哈尔的妙语连珠只能发挥在书面上,当需要语言表达时,他却无能为力,不管是爱情还是他的午餐,在辩论赛现场,哈尔酝酿了8分钟却还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最后只能狼狈地逃离,布里兹将自己真实的青春经历融入电影中,使得电影在说服力和可信度上大大增加,取悦了观众。
电影中有许多小细节是作者为了自嘲而特别设置的,比如哈尔的姓氏是赫夫纳,电影中的特伦顿是一座国际化的大都市等,电影中的哈尔能够对自己的生活状态进行反思,这也使得哈尔在观众心中的形象更加立体真实。逃避是他面对外界压力时的本能反应,不过电影中描述他在自我反抗时可以看出他坚定的决心;他的爱情生活十分混乱,但这并不妨碍他对性爱的向往;电影中,金妮深深地吸引着他,但他却并不懂得这就是爱;有时候你会觉得他不在乎自己的社交面过窄,但有时候你又会发现他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敌意;他了解自己的不足,却对成功和奖杯充满了欲望。
电影中,哈尔的高中经历可谓惨不忍睹,但即使这样,布里兹仍没有满足哈尔拿奖的愿望,就像哈尔一直会受到口吃的困扰。因为布里兹觉得口吃“具有暗示的功能,暗示你的人生永远不能够十全十美,永远会存在不足。即使哈尔获得奖杯,他也不能够摆脱这个缺陷,不过战胜不足,追求人生完美的过程却是人生的成功。哈尔如此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使得他在同龄人中遥遥领先,成为银幕上的一个标志性人物。
美国好莱坞的许多电影都沿用一个模式,所以很多观众可以根据经验就能快速地熟悉剧情,不过这种模式也导致许多故事越来越没有新意,观众丧失了兴趣。火箭科学和拼字比赛相比,后者注重故事叙事策略的运用,前者却很明显地弱化故事的情节。在影片火箭科学中存在两种故事集合,一个是未经训练的种子选手。上届冠军或者因为某些原因归隐的导师经过某个契机再次出山,最终赢得比赛;另一种就是多存在于青春电影中的问题少年,因为某些原因,性格比较孤僻,却才华横溢,虽然这些模式在许多电影中都可以发现,但布里兹却在既有的模式上做了创新实践,他将这两种故事集合进行融合,塑造出一个受爱情鼓励,勇于挑战的边缘英雄,最终获得了比赛和爱情的双赢。布里兹融合这些元素,使用自己的方法再次对他们进行组合,不停地为主人公设置各种目标,然后主人公通过努力,完成一个个目标,比如向金妮表白“克服口吃“赢得辩论赛“等。剧中哈尔的任何一个行为都可能造成不同的后果,不仅如此,这些后果又可以对哈尔日后的行动造成某些影响,改变故事的方向,就像本在现场忽然忘词。冷场。哈尔妈妈感情生活的变化等。
剧中高潮的来临被刻意弱化,结局也设定为开放式的,克服口吃的哈尔在导演有意的安排下并没有感受到来自观众的欢呼和呐喊,反而安排哈尔在即将关门的比萨店内自己一个人默默地庆祝,用属于自己的方式。这样的叙事逻辑导致整部电影的故事情节缺乏连贯性,而为了弥补这个不足,哈尔的心理活动成为电影的叙事主题。当观众观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以前的观影经验已经不能够判断故事的发展,如此,观众对这部电影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他们需要把自己当作哈尔,感受哈尔的所思所想,然后通过自己所理解的感觉去了解这个故事,如此观众就会主动地去接受,去理解这部电影的情节。
不仅如此,布里兹有意模糊其他角色的心理活动,这样观众就不能有效地推论出金妮的行为动机。就像金妮刚刚在电影中出现的那样,当时她看着自己的男友在辩论赛上侃侃而谈,这时布里兹突然将一个主观镜头剪辑到这个情节中,金妮的视觉焦点落在了奖杯上,而非男朋友本身,这点就告诉我们,本吸引金妮的是他的辩论才能,而不是他的性格外表,这也说明金妮是一个对成功非常偏执的人。紧接着的画面是因为丢失项链(项链中包含本的照片)而发怒的金妮,谈到本时痛苦的金妮,和哈尔接吻的金妮,以及和他人恋爱的金妮,金妮的种种表现让观众觉得,她是一个非常矛盾的人,她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电影完结的时候,我们都不清楚哈尔和金妮是不是在恋爱。如此的设置避免了我们代入其他角色的可能,使得我们全身心地了解哈尔的内心世界。
三。结语
故事中虚构成分的多少是界定一部电影是剧情片还是纪录片的标准,好的电影能够在真实性和戏剧性之间发现一个平衡点。布里兹就是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对电影作品进行创作,使得电影不只具有戏剧性,同时还具有真实性,布里兹以此向人们展示出不同人对于梦想的追求。
美国折叠电影“:实中有虚,虚中有实